陈文强:写好“三大文章”,建构“五彩云龙”

发布时间:2017-07-08 22:50:00 作者:
   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吸引社会投资高水平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家园。云龙镇是首批“中国特色小镇”,更应该主动担当、抢抓机遇,着力写好“三大文章”,构建“五彩云龙”发展新格局,打造特色产能聚集、产业协同共进、生态环境一流、干部作风过硬、百姓幸福小康的特色小镇,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云龙。

  梦想照进现实:云龙镇的发展优势与挑战

  云龙镇隶属海口市琼山区,是省会城市文化核心区的中心镇。2016年,云龙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地区生产总值为33.95亿元,在持续推进新兴工业、红色旅游、绿色农业等特色发展中积蓄了强大后劲,具有“南渡江畔毗邻空港、海榆东线入口门户”的区位优势、打通三产的产业优势、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优势、丰富文化遗存的人文优势,加上“多规合一”、“六权”确权、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双创”、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正转化为后发优势,“红色故里  福地云龙”的城镇品牌效应不断释放。当然,放到全国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的宏大叙事中来看,云龙镇还存在“二产独大”的结构性风险、农业的附加值较低、现代服务业所占经济比重不高以及配套不足等发展短板。总体来看,云龙镇就好比“有战列舰,没航空母舰;旗舰很强,但护卫舰又太弱”。因此,需要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在实现“琼台复兴”、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和“美丽海南百镇千村”的具体写实中更加精准弯道超车、行稳致远。

  在希望的田野上:着力写好“产城人融合”三大文章

  新时期,云龙镇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着力写好“产业导入、人气引入、居民融入”这三大文章,实现产、城、人的融合发展。

  一是产业导入。依托自然资源、人文特色和产业基础,编制完善综合规划,找准主导产业定位,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加强填补区域空白、引领性强、成长性高、税源稳定的好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形成一批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以产立镇、以产兴镇,以“产城一体化”破解“城镇房地产化”困局,推动产城融合共建共享。

  二是人气引入。依靠产业发展来聚集人口、带旺需求和优化服务,同时重点培育发展复合型优质地产、高端养老养生、人力密集型产业、大中专及特色教育、主题公园及游乐设施配套等重点版块,有序推动人口流动集聚,增强城镇人口吸纳能力,搭建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对接平台,使小镇具有长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居民融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产业收益与居民利益的共享,形成市场主体与居民的“共荣体”,发展和保留满足居民创业就业、医疗卫生、子女教育以及生活娱乐等立足于长期生活的设施、赖于生存的产业及共同价值的文化,杜绝“村庄美了、村民空了”的现象,做到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还有“票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云龙群众。

  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五彩云龙”发展新格局

  省委书记刘赐贵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云龙镇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战略,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努力构建“红色云龙、金色云龙、绿色云龙、蓝色云龙、橙色云龙”的“五彩云龙”发展新格局。

  崇尚创新,讲好“云龙故事”,绘制“红色云龙”新版图。“23年红旗不倒”是云龙的精神图腾,也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需要进一步整理、包装、策划和营销,将云龙打造成为琼北地区的“井冈山”。一是解读文化。对红色资源进行挖掘与整理,做足做透基础性工作,收集、整理、编辑系列图文、漫画等图书资料,注重经典、现代表述。二是整合文化。依托云龙改编旧址、冯白驹故居、琼崖纵队抗日第一枪纪念园以及革命老区村庄等特色资源,对现有红色文化进行“点、线、面”的策划与规划,物化红色旅游产品、固化基础线路,画好蓝图、讲活故事。三是销售文化。满足人们对旅行的衣、食、住、行、娱的需求,创新VR影视体验、模仿作战、亲子总动员等方式,结合农业体验基地,构建起党建现场教学、学生拓展营地、特色民宿、影视拍摄基地、红色主题餐饮等层次多、群体广的产品体系。

  注重协调,聚力“工贸服务”,构建“金色云龙”新体系。实施“内挖潜、外引援”策略,依托云龙产业园,强化以商引商,完善区域生活配套,延伸下游产业链条,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一是推进五网建设。优化调整综合规划,完善空间布局,加快云龙的水、电、气、路、光等五网改造提升,统一规划分年、分部、分片区逐步建设,解决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提升发展质量。二是加快项目落地。推进纵一、纵二路的建设,完成云龙产业园二、三期项目征地,服务好海南红塔卷烟、立昇净水、共享钢构、佳宁娜等重点项目发展,完善现代服务配套、延伸发展科普型工业旅游、家庭亲子体验游等,实现特色产能发展聚集成势。三是提升镇墟品质。服务提升南国威尼斯、绿城桃李春风、国瑞云龙湖、海南科技学院等重点项目,加快镇墟改造工程,突显琼北民居特色,妥善解决人才落户、安居、社保、医疗、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吸引高知分子和返乡大学生创业,为小镇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倡导绿色,加快城市更新,焕发“绿色云龙”新活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落实“城市更新计划”,打造好山好水好风光,建设南渡江畔的“美丽云龙”。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建设“海绵城镇”,打造“双创”升级版,加强城镇修补、生态修复,减少农村的简单硬化,保持打通乡村的水网,杜绝无序采沙和污水直排行为,完善农村垃圾收转,监控沿江沿河小区,强化江岸生态保护。二是打造湿地公园。策划建设云龙镇三十六曲溪湿地公园,在保护好湿地生物多样性、强化生态平衡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生态旅游和环境友好产品,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多赢。三是发展绿色农业。打响云龙富硒、富锗的产业特色,大力培育壮大淮山、莲雾、冬季瓜菜、宏大萝卜、花卉、玉兰笋、蛋蕉、红土鸡等云龙农业品牌,打造云美路花卉苗木长廊产业示范区,深化“互联网+农文旅”,培育订单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推动农业向高品质、高效益、高产量转型。

  厚植开放,连通政心民心,推动“蓝色云龙”新作为。发挥海口市第一个计划单列镇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镇优势,先行先试,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训优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好“民情台账”,实施“互联网+党建”工程,策划“群众点单 党员跑腿”系列活动,用心用情做好精准扶贫,打造一批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示范点。二是建立多元化发展机制。强化分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集体产权试点,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运营,激发市场活力。三是提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像“绣花”一样抓好城镇精细化管理,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大集体经济,推动失地农民融合发展,推行政府服务电子化,打造“智慧云龙”,提供“最云龙”的公共产品。

  推进共享,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橙色云龙”新家园。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推动美丽乡村旅游化改造,集约开发建设特色示范区和云龙市民客厅,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设“温暖云龙”。一是看得见乡形。简化住房报建,抓好风貌管控,利用本土建筑材质进行低碳绿色生态建设,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发展特色民宿,体现农村特色。二是留得住乡味。引导农村就地美化提升,保持农村的生产生活特点,特别保护好古树、古桥、古道等文化符号,发展采摘、垂钓、种养等“一村一品”项目,推动城乡资源平等流动,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三是记得住乡愁。注重保留农村的传统民俗文化,继承发扬优秀乡规民约,培育传承良好家风家教、乡贤文化,倡导互帮互助、注重邻里和谐,建设“志愿云龙”,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作者: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