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石山镇美社村打造“新型休闲旅游度假村”

发布时间:2013-04-11 20:37:00 作者: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原是史书对盛唐时期社会情况的描写,不过如今在全村是宝的海口石山镇美社村,却是真实的写照。不单单是民风淳朴、邻里和谐,风景如画的文明生态村,更是让村民们引以为傲的一张名片。而村民们也正为打造一个农业、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休闲度假村”而努力奋斗。

   美社村地处雷琼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马鞍岭火山口南麓。美社村三面环山,记者刚进入该村地界,就被郁郁葱葱的“美色”所吸引。清脆的鸟啼声萦绕耳际,路边的花香沁人心扉,随处可见树上挂着的果实更是让人忍不住咽下口水。风景美不胜收自然让人无暇它顾,但美社村的村路还是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里不但有平顺整洁的机动车道,矮树相隔的旁边,还有用火山岩铺成的人行通道,而在路边和绿树对比分明的是一排节能路灯。一个普通的自然村居然有路灯有人行道已经让人惊讶不已,不过走到村口,你会忘了先前的吃惊,因为村口的小树林里长的都是黄花梨树,在林子里还竖起了一根根火山石,石林、树林相映成辉,加上村口古色古香的牌匾,真是别有一番味道。

  通过村口的牌匾进入村子,记者还以为来到了步行街,因为脚下踩的是平整火山岩铺成的街道。街道两边的房屋算不上华丽,但整齐的灰白外墙颜色间隔着岩石装饰的红看起来别具特色,很容易误以为进入了高档别墅区。在村里的几颗大树下,老人小孩坐在石凳上休息、闲话家常、嬉戏打闹,偶尔传来的鹅叫声就像特殊的配乐,一起合奏着温馨的交响曲。在“步行街”的尽头,极具历史感的一座碉楼出现在眼前,深灰色的碉楼就像嵌入村子的眼睛,静静地欣赏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宁静。

  中午,从文昌过来的老干部旅行团和商报采访组不期而遇,远道而来的人走走聊聊,不时兴奋地跟同伴拍个合影,但并没有人高声说一句话,唯恐外来的喧哗扰乱了村子的宁静。游客韩先生说,他算是感受到了新农村的面貌,希望能把这里的经验带回乡去。给旅游团做解说的是村里75岁的老人王如梅,她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告诉记者,她十分满意这份“职业”,乐意把村里的情况介绍给客人。

  “文明村”夜不闭户邻里和谐幸福

  在美社村,很多村民屋外都停着小轿车,甚至还能看到BMW的身影,但即便是家里没有停着小车,63岁的王如宣老人还是一样乐呵。老人一家住的是一栋两层的楼房,旁边则是几间用作厨房和存放杂物的平房。老人说,现在过得很逍遥很自在,家里的3个孩子都在外打拼,他和老伴在家带孙儿。老人说,家里地并不多,但每年种上的水稻已经够一家人吃了,加上一些黑豆和蔬菜,还能有一些贴补家用。老人说,儿女在外没有什么负担,他也可以在附近做一些小工,加上新农保每月可以领几十元,他现在很知足。说到村里的变化,老人总结了两点,一是环境,二是邻里关系。他说,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鸡粪牛粪到处都是,村民垃圾也乱扔,而现在生活的地方就像在城市的一个小区,只是绿化比城里多点罢了。王如宣说,邻里之间以前总有个争执,吵架打架也是常有的事,但现在村里人相处很和睦。老人说,他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办到的,“硬是要说理由的话可能就是大家生活都好了吧!”

  王风来是村里的勤快媳妇,记者跟着她到家里时体会了什么叫夜不闭户。王风来家的院子里有几颗上百年的黄花梨,屋里还有一应具全的家具家电,但她家大门连锁都没有,记者提出疑问,王风来笑着说,村里从没丢过东西。和王如宣老人家一样,王风来的孩子也在海口的公司上班,而她这几年还养起了鸡,她说,这些土鸡都是供应给附近的农家乐。除此之外,王风来家还在附近开了个小卖部,同时她还做黑豆腐和酿酒。“现在一年有十几万的收入。”王风来说,这在以前都不敢想,现在家里还出了大学生,生活一点压力都没有,每天工作虽然有点苦但很幸福,而目前的梦想只是把家里的农家乐搞起来。在她家,记者看到用作农家乐的大圆桌,还有隔出来一间一间的小房间,她说这都是准备搞旅馆用的,不过目前还不成型。

  合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村”

  王兰信在村委会工作了多年,对于村子里的变化,他深有感触也很是欣慰。他说,以前美社村是羊山地区有名的石头村,村面貌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4年起,村民自发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几次大规模创建,村里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村风民风发生了实质的变化。他说,在这建设过程中,村里拆除了一些房屋,搬迁了牛棚,投入了巨大人力和物力,虽然苦,但现在果实累累。

  王兰信说,目前村里正在为改变产业结构以及旅游元素等工作努力,全村人的梦想就是要打造一个新型休闲旅游度假村。他说,以前村民的收入主要是靠外出务工,村民非常贫穷,通过这几年的发展,经济开始有了发展,黑豆和冬季瓜菜的种植有了起色,村民渐渐找到了另一条经济来源。王兰信说,村里坡地较多,蔬菜种植有些限制,但村民因地制宜,目前已经创建了多个家庭果园,村里的高效经济林也达到了两百多亩,农业生产有了巨大发展。

  虽然村里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5000元左右,但还有一件大事一直像火山石一样压在王兰信的心头。他说,以前一直鼓励村民和他搞农家乐、家庭旅馆,但到现在为止收效不大,村里有8户人家搞起来的家庭旅馆并没有什么客人。他说,他希望村里的农家乐和家庭旅馆能加大宣传并提高品质,让村民在农业之外还可以赚到钱。他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和上海的商家取得联系,希望大城市的人可以到村里租地种菜、旅游度假。“如果成功,我们的家庭旅馆就会被带动起来。”王兰信表示,村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优美的环境,村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