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海口举行

发布时间:2016-11-16 16:26:00 作者:
在石斑鱼产业整体形势向上的背景下,既要注重产量增加,也不能忽视随之而来的产品质量下降、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市场营销不畅等隐患。

  11月22日-23日,第二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在海南海口举行。会议由海南大学、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中山大学、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协办。

  当天的会议人满为患。筹办方海南大学最初在参会人数上预估为50-60人,消息发布出去后却有约130人报名参加。11月21日晚上布置会场时,座位临时加到160个,但结果仍超出筹办方预期,200余人或坐或站听取报告。石斑鱼产业热度可见一斑。

  作为石斑鱼产业唯一的年度聚会,论坛再次将大陆“产学研”三大板块的从业代表聚集到了一块,林浩然、麦康森两位院士与会。会议围绕石斑鱼“苗种繁育”、“健康养殖”等方面展开阐述,总计12个主题报告。

  从大会获悉,中国大陆规模化石斑鱼产业研究开始于近10年,较之日本(20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20世纪70年代)等国家起步虽晚,但目前已取得迅猛发展。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2009年全球石斑鱼总产量约7.5万吨(70%来自养殖,30%来自天然捕捞),其中60%来自中国大陆,23%来自台湾。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养殖石斑鱼主要产地,养殖品种包括斜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等15个品种,主要养殖省份包括海南、广东、福建、广西、浙江、山东等。

  石斑鱼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以林浩然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小组所作贡献。据悉,林浩然院士从斜带石斑鱼性转变出发,开发出了低龄功能性雄鱼,解决了种苗繁育过程中雌雄成熟不同步(石斑鱼雌雄变性)、雄性亲鱼数量少的难题。石斑鱼规模化育苗才成为可能。

  鉴于中国大陆石斑鱼养殖在全球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有与会者建议组委会主任林浩然院士将该会办成国际性交流活动,树立与产量对等的国际地位。林浩然院士欣然应承。本次论坛已确定每年一届,第三届会议将于2012年在福建举办。

  作为中国大陆石斑鱼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会议休息期间在下榻的房间内,林浩然院士向笔者描述了石斑鱼产业的现状和未来,期间也有他的担忧。

  大陆石斑鱼研究厚积薄发

  FAM:目前大陆石斑鱼产业在全球的位置如何?

  林浩然:跟台湾、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大陆石斑鱼产业和科技研究起步较晚。我们是上世纪70-80年代才开始养殖石斑鱼,80-90年代从台湾引进苗种。真正开展石斑鱼养殖技术研究,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到现在,只有20来年的历史。

  国家对石斑鱼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很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立项开展石斑鱼生殖生长调控和苗种繁育研究,随后又有国家海洋863的“海水养殖种子工程”专项资金,做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基础性研究。虽然过去我们没有养石斑鱼,但对淡水鱼养殖技术的研究基础相当好,经验丰富。虽然淡水鱼跟海水鱼不一样,但亦大同小异,我们把研究对象转到石斑鱼,很快就获得研究成果。

  此外,改革开放后和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对我们的科技发展亦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数据,2009年我国石斑鱼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可见我们的石斑鱼产业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因此,我认为目前我国大陆石斑鱼产业在全球至少处于主要的位置。

  FAM:日前您应邀参加台湾的石斑鱼会议,跟本次会议相比,两者定位是否有区别?

  林浩然:从性质上来讲,两个会差不多,中心议题都是石斑鱼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也有学校、研究单位和企业家参与。企业很少在会上做比较系统的报告,都是来参加交流。要说明显的区别,就是我们开这个会的定位是促进国内石斑鱼产业的开展,台湾的是为了推动石斑鱼国际性发展。

  这次台湾的石斑鱼会议邀请大陆的学者和从业人员参加,进行石斑鱼养殖的科技交流,对加强海峡两岸石斑鱼产业未来发展的合作,无疑起重要作用。

  FAM:参会后给您感觉如何,台湾在石斑鱼领域,哪些方面具有优势?

  林浩然:我觉得中国大陆和台湾在石斑鱼产业领域都各有特点和优势。我们大陆的学者对石斑鱼的基础研究,比台湾及东南亚国家会做得比较深入和系统一些,比如对石斑鱼生殖生理、生长调控、基因组的测序等都走在前面。但从养殖产业的发展来看,台湾对石斑鱼养殖技术的研究比我们要早,积累的经验亦比较丰富。从石斑鱼养殖的几个环节,如亲鱼培育、苗种孵化、苗期饵料、小鱼养成至成鱼、活鱼运输到和市场营销,都做得相当精细,技术和管理配合得很好。

  另外台湾对石斑鱼基础研究的投入可能还不多,但他们对基础应用方面比较重视。台湾地方不大,科研成果很快就能应用。比如疫苗,我们目前还没有拿出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但他们研制的疫苗已经进行初步的田间试验,正在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FAM:马英九在台湾屏东与石斑鱼从业者座谈时,提到希望业者能将技术留在台湾。与此同时,2012年1月份开始,台湾石斑鱼进入大陆市场为零关税。您如何看待大陆与台湾在石斑鱼方面的合作与竞争?

  林浩然:2012年开始的零关税,台湾的石斑鱼从业者是很高兴的。但有些台湾的企业家也有些担忧:零关税是零关税,但如果大陆养的石斑鱼都够吃,就不会买他们的鱼了。我当时跟他们讲,按照目前大陆石斑鱼的需求量,未来十几年内都不会出现产量过剩问题。但他们还是有些戒心,因此台湾有些从业者,注重开拓除大陆以外更远的市场,比如欧洲、美国等,所以他们现在搞大型活鱼运输船的研究,打算开发更多、品质更好、更鲜活的品种。

  如果说两岸之间具体的合作,目前还不多。技术留在台湾,其实也留不住。台湾从业者过来大陆做生意,觉得有利可图,就会在大陆办企业,然后请工人,技术慢慢就会传播开。同时,技术也是有时效性的,过去台湾的石斑鱼育苗技术比我们好,但是现在基本拉平了。大陆需要多少苗种,都可以自己生产。

  石斑鱼产业研究是个长期过程

  FAM:目前大陆石斑鱼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林浩然:我觉得最直接的难题是病害防治问题,对环境的污染也需要注意。台湾很重视苗种的发展,认为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说有多少苗种就可以发展多大的养殖产业。我认为石斑鱼养殖产业不只是增加数量,更要重视质量。通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改进,使苗种质量提高,这样病害就会减少,饵料使用量也会减少,亲鱼的蓄养量同样也可以减少。所以,苗种质量的提升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

  FAM:在苗种质量的提升上,目前有哪些方面的进展?

  林浩然:主要是通过对石斑鱼优良品种(品系)的选育和培育,达到提高苗种质量的目的。优良品种(品系)的主要性状是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现在我们在做的,是在石斑鱼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绘制石斑鱼精细遗传图谱,发掘生长、抗病、抗逆等相关的关键功能基因;获取石斑鱼全基因组水平的高密度SNP分子标记,进行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建立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培育出优质、生长快和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FAM:品种培育工作预计多久能出成果?

  林浩然:现在已经完成了对石斑鱼基因组的测序,但构建石斑鱼精细遗传图谱,建立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将需要较长时间。因为石斑鱼性成熟周期长,需要4-5年才能产生下一代。以前大家都不想做鱼类育种研究,就是觉得出成果的时间太长,缺乏耐心和长期的经费资助。其实,如果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那到现在二十来年的时间也可以筛选好几代了,就会有些成果出来。现在我们把石斑鱼品种培育研究交给年轻人来做,就是希望能持续做下去。

  FAM:您对石斑鱼产业发展还有哪些方面的设想?

  林浩然:石斑鱼产业的发展,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会比较顺利。因为苗种大规模繁育问题解决了,病害虽然比较严重,但总归还是可以加强防控措施来缓解。我还是认为,既要重视产量的增长,更要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一旦产业积极性高涨起来了,如果不注意隐患,产业发展就会有起伏,对虾产业的发展历程就曾出现很大的起伏。现在石斑鱼产业整体形势是向上的,我担心如果发展得太快,只顾追求产量增加,忽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如产品质量下降、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市场营销不畅等等,就会不利于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