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海南的竹子之乡大力发展竹子产业

发布时间:2020-07-10 12:18:34 作者:

白沙竹子。

白沙当之无愧是海南的竹子之乡。竹,又名竹子。品种繁多,有毛竹、麻竹、箭竹等。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茎多为木质,也有草本。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

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种子被称为竹米。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很多竹子的原产地在中国,也称之为中国的文物标志。

白沙黎族自治县大力发展竹子加工业,积极引导农民学技术,用技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地处海南中部山区的白沙黎族自治县竹子资源十分丰富,如今该县的竹子种植面积已达到1.6万亩。但由于以往农民所种的竹子,砍伐后大部分都是作为原材料出售,种竹子效益并不高。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后,白沙县专门从四川请来竹编工艺老师,开设了竹子工艺技术培训班,很快吸引了当地上百名农村青年前来学习。在3个月的学习时间里,他们将学习帽子、扇子、桌椅、灯罩4个种类的竹编工艺。这些农村青年在学成后,将在有关方面的指导下对当地生产的大量竹子进行工艺加工。提高竹子的附加值。

白沙坐落在海南省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五指山腹地之处,又经海南三大河流。依山傍水,景色秀丽,但其中最让人心驰神往的就是全县随处可见的竹林。驱车沿着山脉驶过,或溪边,或路旁,或山间,或村落,一簇一簇的竹,淡然青立,煞是君子。

这便是海南竹乡的特色,不似北方竹林的高大连绵,气壮磅礴,却有着一脉相承的秀丽品性。这里也是丛生竹的故乡,多以麻竹、青皮竹、粉单竹为主。

麻竹对于白沙的农民而言,更是赖以为生的宝物,它具有食用和材用两种用途。每到金秋时节,农民们就可以喜笑颜开的拿起弯刀,收获味美鲜嫩的竹笋。而竹叶、竹竿,也纷纷收集砍割,论斤论个进行买卖。用来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竹床、竹帘、竹纤维衣物。甚至,连不见经传的笋头,都可以用做育苗。

在这里,竹子哪怕不拿来卖,村子里的农户,也都会在自家的房屋前后,种上几亩小竹林。白沙牙叉镇儋州村的村民说,院子里绑甘蔗用的藤条,围菜园用的篱笆、装小鸡用的箩筐……这些平日里生活用的小工具,几乎都是用自家的竹子做的。

对于白沙七坊镇保优村的村民而言,竹子,便是家。相传,保优村原来叫做竹庄,村子里世代的老人都说,祖辈们选择在这里居住下来,是因为这里自古便是竹色环绕,清俊雅致。

站立在竹林间,每当有清风吹过,竹声便沙沙作响,抬头相望,满目翠绿。这一份宁静祥和的传承,在这里已有千年历史。先有竹子后有村,择竹而依,在白沙的村落中,这似乎已是代代相传的约定。

海南的春笋相较于冬笋而言,更为鲜嫩多汁,味美清甜。在蛰伏整个冬天后,春笋在初春的某一个夜晚破土而出,嫩黄色的鲜笋陆陆续续的在土里发芽抽高,吸吮着春天的灵气。新鲜的竹笋,上尖细下粗,用来炖肉、炖汤、素炒都嫩脆爽口。

而现有的海南笋类中,还有一种特别的竹笋,叫甜竹。甜竹产的笋叫甜笋,味道清脆甘甜,如与当地家养土鸡一起炖,味道更是一绝。

在白沙县元门乡的翁村,隔着好几米远,就可以闻到醇厚的酸味,远远一看,一颗颗饱满金黄的笋心晒到竹竿做的架子上。这里是民间的酸笋作坊,据说,这些笋心晒得越久,色泽越金黄,香味越酸浓,做起菜肴越鲜美醇厚。

吃酸笋,则是海南人最为喜爱的竹笋吃法。每当鲜笋上市,人们把鲜笋的味美吃惯了以后,便将竹笋通过时间发酵,腌制,制作成散发出醇厚酸味的酸笋。过去在海南,竹笋价钱相当便宜,制作简单的酸笋就成了穷人的家常便菜。在夏天,海南人最喜欢用酸笋煮汤,既有点酸味还有点鲜味,成为海南特色菜中的美味。

如果当年竹笋大丰收,为了不浪费食材,白沙当地人除了制作酸笋以外,还用特制烟熏的方式,制作干笋。这种古老的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竹笋放置在农家的烟灶上,用平日里烧饭用的烟熏制而成。可以放置到冬天,放水加热后,味道更加鲜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