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宁地瓜糯甜中带有微微的咸味,口感出众

发布时间:2019-11-10 17:06:17 作者:

海口三角宁地瓜。

地瓜,又名番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番薯种植国,年均总产量超过1亿吨,种植范围南起海南,东至海滨,北抵黑龙江,西探藏南。实际上,这种作物乃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植物“养子”,祖籍美洲,于明万历年间才传入我国。

探寻这种植物在中国走过的征服之路,你会惊奇地发现,它竟然有那么多别名——红薯、山芋、甘薯、地瓜、红苕、白薯……而最早的“中国乳名”朱薯和金薯,则是在福建得到的。在番薯的“中国故乡”福建,闽南话又被称作“地瓜话”,地方戏曲又叫“地瓜戏”;在福州乌石山上还有一座先薯亭,纪念将番薯引入和推广的两位重要人物——华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

海南种植地瓜的历史最早见于《琼州府志》,在明末清初时传入海南,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1931年夏天,国民党对海南的革命组织进行了内部造谣破坏,组织大规模的军事围剿追击,幸存下来的海南党组织和娘子军退回到母瑞山地区继续隐蔽战斗。

在那个食不裹腹的年代,琼崖党组织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决不向敌人屈服,靠着吃地瓜和野菜,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坚持武装斗争,创造了“孤岛奋战,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

美兰三角宁地瓜,由最早传入海南的一批地瓜逐渐演变而来。

机缘巧合之下,海口人将地瓜种植在了近海边的咸沙土里,经过数百年时间的留种培育,逐渐发展成了如今的本土番薯品种——美兰三角宁。

为什么叫“三角宁”,曾任海口演东三角宁地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符史伟解释说,在当地方言中,说这种地瓜表面不很规则,象三角形,而“宁”有歪扭的意思。

美兰三角宁地瓜为海南本土番薯品种。标识设计中,取三角瓜叶外形彰显独特品种特性,优美的外形与优雅的紫色相结合,完美体现美兰三角宁与众不同的美味口感。

皮似薄纱肉晶莹 咸甜粉糯吃不停

地瓜在明末清初时传入海南,机缘巧合之下,当时的海口人将地瓜种植在近海边的咸沙土里,经过数百年的留种培育,逐渐发展成如今具有独特口感的本土番薯品种——美兰三角宁。因为数百年时间的咸沙土种植,美兰三角宁地瓜咸甜中带有特殊的清香味,粉度适中、口感细腻。糯甜中带有微微的咸味,口感出众。

特色 糯甜中带有微微咸香味

美兰三角宁地瓜是由最早传入海南的一批地瓜逐渐演变而来。几百年前的机缘巧合之下,海口人将地瓜种植在了近海边的咸沙土里,经过数百年时间的留种培育,逐渐发展成了如今具有独特口感的本土番薯品种——美兰三角宁。

美兰区有着种植地瓜的最佳条件。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2000小时以上的日照时数和11-12万卡的太阳辐射量,给地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动力;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滋润地瓜的每一次呼吸;最高平均气温28℃左右,最低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气温23.8℃。自然越冬,让自然新鲜的地瓜美味温暖整个冬季。

皮嫩薄:紫色的外皮熟后轻轻一碰就会裂开,就像一层薄纱轻轻包裹住地瓜的美味。

肉晶莹:白色的地瓜肉在阳光下闪耀着点点晶莹的光,闪耀璀璨,诱人如水晶。

味咸甜:不似一般地瓜的味道寡淡或甜腻,而是将甜与咸的味道中和地恰到好处。

吃粉糯:地瓜入口的感觉粉而不腻,糯而不粘,可口的滋味值得细细品尝。

优势 咸淡水交汇处+富硒沃土

美兰三角宁地瓜由海口演东三角宁地瓜专业合作社主导,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形式进行规模化生产。合作社在当地政府引导下,为农户统一购买优质种苗,邀请专家培训标准化栽培技术,深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普及种植户生产技术水平,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专业化、产业化生产和管理,产品质量有保障。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水土异也。”种植地环境对作物的生长影响重大,纯净优良环境下生长的作物品质自然要更高一筹。

美兰三角宁地瓜精选优质环境种植,主产区位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后。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也是中国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因陆陷成海,形如漏斗,海岸线曲折多湾,泻湖滩面缓平,红树林遍布生长在整个海岸浅滩上。美兰三角宁地瓜便生长在这片美丽红树林后的广阔田地里,在红树林的庇护下,呼吸着清新空气,吸收着雨露阳光,自然生长,酝酿美味。

美兰三角宁地瓜因为美妙的口感而与众不同,而其美味的秘诀不仅是优越的种植环境、独有的本地品种,也在于其独特的种植土壤。咸淡水交接处的咸沙地和广袤的富硒沃土,给美兰三角宁地瓜的种植提供了与众不同的生长条件。

种植美兰三角宁地瓜的沙地经过海水的浸染,形成天然的盐沙地,这片土地极少有病虫害的侵袭。松软的咸沙地特别适宜地瓜的生长,且因为沙地中含有的海盐成分,美兰三角宁地瓜也将咸味吸收,形成独特的甜中带咸的口感,十分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