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万宁槟榔喜获丰收 全市共产鲜果11.46万吨

发布时间:2019-02-17 15:52:00 作者:
小槟榔,大民生。2018年以来,万宁通过落实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延长产业链条,多举并措,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得实惠、让产业增效,把槟榔产业打造成万宁特色农业发展的“王牌”当成全年的主要目标,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据了解,2018年全市槟榔鲜果加工量25.74万吨,其中市内槟榔鲜果11.46万吨,市外槟榔鲜果14.28万吨;加工槟榔干果6.16万吨,其中槟榔白果5.07万吨,槟榔黑果1.09万吨;槟榔鲜果销售综合平均价格为8.7元/斤,槟榔干果销售综合平均价37.2元/斤,其中槟榔白果销售平均价37.3元/斤,槟榔黑果销售平均价36.5元/斤。全市槟榔产业纯收入18.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81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29%。全市槟榔种植总收入21.68亿元,约有5万户近30万农民从事槟榔种植,槟榔种植人均收入约7227元;槟榔初加工增值1.07亿元,全市槟榔初加工从业者约9250人,人均初加工销售收入11568元。

多方联动提高槟榔单产

为促进槟榔增产增效,利用“科研院所(合作社)+政府+农户”的模式,借助科研院所(合作社)的科学管理技术优势,政府从资金上扶持补贴,农户投入劳务加强管理,有效地提高槟榔单产。2018年,全市38户农户参与实施提高槟榔单产面积3618.46亩。其中,34户农户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实施提高槟榔单产面积2657.6亩,已完成第一次壮果肥及第二次促花保果肥的实施;4户农户与绿青合作社合作采用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实施面积960.86亩,已实施喷施有机肥一次、施复合肥二次,打药三次、更新了部分破旧的管道、铁丝网。

此外,为提高农户槟榔、荔枝、龙眼的栽培管理水平,促进槟榔和热作产业增产增效,2018年来,在兴隆、长丰、龙滚、三更罗、东澳等镇区开展槟榔、荔枝、龙眼栽培技术培训10场,培训农户599人;在各镇开办槟榔、胡椒、咖啡栽培技术培训24场,培训贫困户834人次。

努力根治槟榔黄化病

针对目前全市槟榔病虫害影响严重,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严重影响槟榔产业发展。为巩固全市槟榔种植面积,稳定槟榔产量,2017年底通过招标采购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培育20万株“热研一号”槟榔优良种苗免费发放给全市槟榔种植户种植。目前已分别发放给全市13个镇区166625株槟榔优良种苗。

为实施单产提高的槟榔园开展病虫害防治,示范引导广大槟榔种植户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槟榔黄化现象的管理技术,增强防治槟榔病虫害的的信心。2017年下半年,在山根镇多扶村委会香东水库旁面积50亩的槟榔园。万宁香槟种养专业合作社采取对槟榔园进行除草、施肥、灌溉等栽培管理及针对病理性黄化病、病害、虫害症状开展化学防控措施,释放12.5万头椰心叶甲寄生蜂,通过生物防控来防治椰心叶甲虫,并邀请全国植保专家为我市农技人员、槟榔种植户180余人进行“槟榔黄化症状”防控技术培训。目前,防控点的黄化率和虫害率呈下降趋势,部分病株可抽生新叶,心叶较绿,防控后黄化率小于防控前黄花率。

积极申报“万宁槟榔”农产品地理标志

针对当前危害槟榔较严重的椰心叶甲虫,采取释放寄生蜂等生物防控措施,采购椰心叶甲啮小蜂721万头、椰甲截脉姬小蜂322万头和放蜂器1万个,已全部投放在2017年实施提高单产示范的槟榔园。通过科技扶贫为贫困户实施槟榔黄化病等病虫害防治,有效地遏制了病源的传播,贫困户槟榔增产近50斤/亩,增收约500元/亩。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槟榔产业向效益化、品牌化发展壮大,有效保护和开发“万宁槟榔”特色品牌,提高“万宁槟榔”市场竞争力,为促进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在现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的“万宁槟榔”地理标志的基础上,我市委托第三方以万宁市热作学会作为“万宁槟榔”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主体,向农业部申报了“万宁槟榔”农产品地理标志。

万宁市在产业发展中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大力取缔非法槟榔黑果加工点,力推槟榔环保烘烤技术,控制“槟榔烟”污染,并大力推动槟榔白果加工,推动槟榔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截至12月21日止,我市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打击取缔熏烤槟榔黑果加工点行动,拆除熏烤槟榔黑果加工点219家共7489个炉灶,拆除厂房及附属设施面积约51076.5平方米,查扣(没收)销毁槟榔黑果13375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