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水产品加工产业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8-08 16:00:00 作者:
 一、基本情况

    (一)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基本情况

澄迈县现有淡水养殖面积4355.16公顷,海水养殖面积837.77公顷,登记在册养殖场70家和鱼苗场35家(不含零散个体户),其中,较大规模的海水养殖场多集中在老城、桥头两地,淡水养殖场多集中在永发、瑞溪、福山、金江等地,种苗场多集中在瑞溪等地。今年上半年,全县水产品产量5.90万吨,同比减产6.2%。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38万吨,海水养殖产量1.13万吨,淡水养殖产量2.23万吨,淡水捕捞产量0.16万吨。渔业总产值6.49亿元,同比负增长5%(为期三个半月的海洋伏季休渔和三个月的内陆流域休渔对我县捕捞产量造成大量减产,使全县渔业产量降低,从而造成产值出现负增长)。

澄迈县共有5家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全部集中在老城,分别是: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远生渔业有限公司、海南通威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海南中渔水产有限公司、海南中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14.25万吨。2017年上半年,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通威(海南)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水产品加工出口量2.1万吨,出口额4.05亿元,总产量2.16万吨,总产值4.5亿元,持续保持稳中有增态势。   

(二)品牌建设基本情况

    1.在龙头企业建设方面,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认定,海南中渔水产有限公司和海南远生渔业有限公司获得了“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认定。

2.在渔业标准化建设方面,海南远生渔业有限公司名下的金江加谭水库养殖基地获得“无公害产地”、“无公害产品”和“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认定;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种苗场、饲料厂、养殖基地、加工厂荣获4星BAP(4星BAP是水产行业最高要求)。

3.在水产品质量认证方面,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QS(国内食品安全许可质量安全)、BRC(英国零售商协会)、BAP(美国最佳水产养殖规范)、IFS(国际食品标准)、G.GAP(全球良好农业规范)、ASC(国际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Kosher(犹太洁食)、HACCP(国际质量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环理体系)等多项国内和国际认证;海南远生渔业有限公司获得QS、HACCP、IS09001、BRC、BAP等认证;海南中渔水产有限公司获得QS、HACCP、BRC、IFS、犹太洁食认证等认证;海南通威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获得QS、HACCP、IS09001、BRC、BAP、KSA犹太等认证;海南中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QS、HACCP、BRC等认证。

4.在政府和行业奖励方面,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荣获了海南省首届政府质量奖提名奖、2016年海南省诚信示范企业以及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颁发的“2016最具影响力水产品企业品牌”等奖项。

5.在水产品申请商标认证方面,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注册了翔泰、红椰、鲜的腔调等商标,其产品罗非鱼片和冻金鲳鱼片荣获“海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其产品鱼(非活)肉荣获“海南省著名商标”。

   (三)水产品销售基本情况

一是海水养殖销售情况。澄迈县海水养殖品种多为金鲳鱼、石斑鱼、军曹鱼和南美白对虾,其中,石斑鱼和军曹鱼以零售为主,销售地集中在澄迈和海口市场;金鲳鱼和南美白对虾以批发为主,销售地集中在本省或内陆市场。以澄迈县最大海水鱼养殖基地为例,澄迈县宝通亿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年产金鲳鱼约1600吨,产值约4000-5000万元,产品分两部分进行批发销售,一部分批发销售到海南其他市县、珠海、福建和东北等地,另一部分产品主要批发销售到水产品加工厂进行加工出口;二是淡水养殖销售情况。我县淡水养殖育种主要为罗非鱼、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鲶鱼和淡水虾,其中,2017年上半年罗非鱼总产量1.96万吨,占淡水养殖产量的86%,一部分销售给本省市场、一部分销售给水产品加工企业用于加工出口;其余淡水品种基本销售在本省市场;三是水产品加工销售情况,我县5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品有罗非鱼片(量最多)、金鲳鱼片、海鳗鱼片、南美白对虾、冻虾仁等20多个品种,大多数用于出口销售,水产品出口销售主要面向美国、墨西哥、中东国家以及非洲市场。国内市场主要以罗非鱼、金鲳鱼为主打产品。国内销售(批发)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青岛、成都、重庆等省份。

   (四)产业扶贫情况

5家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农户”合作经营方式,公司定时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带动农户2500人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以翔泰企业为例,在人员扶贫方面,企业带动贫困户500人,贫困户年人均收入5万元;在产业扶贫方面,带动养殖户超过5350人,养殖户年人均收入5.5万元;在技能扶贫方面,每年培训劳动技能3000多人次,因企业扶贫工作突出,翔泰企业荣获“海南省扶贫龙头企业”称号。

二、水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        

(一)品牌奖励方面

2015年-2016年,我县先后两次成功帮助5家加工企业及养殖基地向省有关部门成功申报品牌农业(渔业)发展资金,共计发放补助资金1229万元,申报资金重点用于企业生产建设和贷款贴息,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资金困难。同时,政府对企业参加境外展会、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补助企业支付费用的70%,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二)资金扶持方面

2014-2016年,先后扶持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1120万元,建设“澄迈县年产15000吨水产品精深加工智能化扩建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可日增加冻罗非鱼片生产能力30吨,冻虾生产能力20吨,以年生产日300天计算,冻罗非鱼年产9000吨,冻虾年产6000吨。

   (三)贸易补助方面

    为了更好促进水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创收,每年安排资金用于补助企业贸易出口,主要有国际贸易融资贴息和出口信用险保费补贴两项,一项是对企业在银行贸易融资利息的补助,补助资金为企业支付利息的70%;另一项是对企业出口保费的补助,补助资金为企业支付保费的70%。以翔泰企业为例,2016年两项贸易补助资金共341.79万。

    三、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国际新兴市场增多。目前,越南、印尼、泰国、巴西等国家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产品产量不断增多。其中越南的巴沙鱼在美国的出口量已超过中国,导致我省水产品在欧美市场份额不断缩小;二是国际水产品价格冲击大。由于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的水产品养殖成本低、原料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从而使产品价格更低廉,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优势。迫使澄迈县水产品销路从欧美市场转向中东、南美、非洲等利润较低的地区,销售价格降低使企业和养殖户盈利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打击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养殖和生产信心;三是由于国际贸易壁垒长期存在,导致水产品不能够大量顺利出口国际市场。如,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韩国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法、欧盟食品安全法等都对我省水产品出口产生持续影响。出口国对水产品质量限制加大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检测压力,从而不得不加大对水产品检测次数和频率,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检测费用成本的提高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四是个别企业品牌建设滞后。除翔泰企业有翔泰、红椰、鲜的腔调3个品牌外,其他加工企业没有自有品牌,导致在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对策建议

一是要在产品上进行创新。建议省委省政府研究,成立相关的科研机构,扶持推进企业加工技术创新,或与高校合作,促进企业与相关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重点推动水产品深加工技术、食品原料保存技术等与加工企业息息相关的技术类建设,用以提升企业自身加工品质、提高加工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强产品技术含量,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明星组合产品;二是延伸加工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如翔泰企业即将建设的“2万吨仓储物流和3000吨胶原蛋白及明胶项目”,就是利用罗非鱼的鱼骨和鱼皮等下脚料,采用高科技生物酶提取低胶原蛋白和明胶,进一步增加产业收益;三是开创新市场,打开新销路。充分利用品牌优势,通过生产出符合国内消费者消费习惯的组合水产品,提升国内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采取“互联网+”的销售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的网商平台,扩大销路,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四是做好企业服务工作。联合县就业局,通过企业直招的方式,在各乡镇举办招聘会,满足企业现有的用工需求。此外,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冬交会”、“农民博览会”和“海博会”,推广我县水产品,促进水产品销售;五是加大水产品对外宣传力度。改变以往市县和企业各自宣传的做法,以海南省水质优良、水产品质量上乘作为宣传亮点,在省外内媒体上以海南省水产品为一个整体作为推介,提高本省水产品加工品牌知名度;六是采取多种补贴方式,缓解企业出口压力。目前,主要以国际贸易融资贴息和出口信用险保费补贴两项为主。在财政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考虑采用贷款贴息等其他资金扶持方式对企业进行扶持,缓解企业出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