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构建南繁互惠互助桥梁,加快南繁育种成果转化

发布时间:2021-09-18 16:06:00 作者:
       优良的种子,会带来秋季的大丰收。每当中国内地秋收之后,冬季来临,科研人员会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种子带到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

  由于“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参与南繁,积极推动种业创新发展,让饥荒成为遥远的记忆,使得处于北纬18度线南繁基地名声大噪。

  3年前,国家领导人与袁隆平等专家一道考察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了解超级杂交水稻的产量、口感和推广等情况。

  虽然袁隆平院士已离开他终生热爱的农田与水稻,但是更加激励其他科研工作者不断攻关,大步行走在南繁育种之路上。

  据海南省委宣传部官方发布平台显示,每年大约有29个省份700多家科研单位、种子企业,7000多名科研人员从事南繁工作。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加代、繁育,占到全国育成新品种70%以上。海南省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逐步成为全国大的南繁育种基地,被誉为“中国种业硅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措并举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陵水县在“十四五”期间着力打造“育种陵水”“留学陵水”“康养陵水”三张金名片,“育种陵水”是重点打造金名片之一,全力推动陵水现代农业高速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划定8万亩育种保护区

  今年5月底,海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第二场弘扬“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革命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期间,陵水县委书记符鸣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育种陵水”是“十四五”期间提出的奋斗目标。陵水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已有40多年南繁育种历史,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近200家科研单位在陵水育种。

  符鸣说:“陵水目前划出8万亩区域作为育种保护区,同时考虑到育种机构比较多,人员比较多,以往分散在陵水不同的区域里,不能形成集约化土地利用,科学力量、核心力量也不能有效整合。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陵水划出120多亩的地建设南繁育种科研保障服务基地,目前供地已经完成,一期、二期建的服务楼中,有两栋楼已经投入使用。下一步,我们继续举全县之力,把南繁育种基地服务好、建设好,让它真正成为南繁育种的硅谷。”

  陵水不断推进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2015-2020年计划完成南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89万亩,现已完成4.61万亩。其中,南繁科研育种核心区3大田洋长坡洋、安马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进度完成均在98%以上、花石洋工程进度达。

  南繁水利设施一期项目竣工验收,完成改造渠道5条,总长度68.93公里,配套改造渠系建筑物343座及渡槽5座,落实资金1.2亿元;二期项目已完成可研批复,项目估算总投资4.99亿元,待资金申请落实后,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打通南繁农田水利“后一公里”。

  陵水充分利用每年下达1000万-2000万元的制种大县奖励资金,推动育种基地建设,支持制种农田水利设施、粮食生产设施配套建设,以及扶持南繁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核心区供地定金补贴、南繁土地流转贷款贴息等支持政策,保障南繁科研用地供给,全面加强南繁核心区育种基地建设。

  日前,陵水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林一峰说,南繁科研育种核心区有1.5万亩,每年有125家南繁单位齐聚陵水进行科研育种,其中包括张启发、胡培松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主要从事南繁育制种、加代繁育、转基因试验。

  科研育种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番薯、西瓜、哈密瓜、辣椒等。规划700亩农业用地,打造水产南繁苗种产业基地,生产供应全国85%以上的“早繁”苗种,是国内卵形鲳鲹鱼、石斑鱼等“早繁”苗种主产区之一,南繁种业已形成陵水的特色产业。

改善科研等配套服务

  日前从陵水县农业农村局获悉,陵水在改善专家科研、办公、生活等南繁配套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按照“一城两区”(三亚南繁科技城,陵水、乐东核心区)战略规划布局,在安马洋核心区建设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配套服务区,加快将陵水南繁基地打造成为服务全国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产业发展和成果转化新高地。

  配套服务区总投资约12.78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119.55亩,其中科研用地约88.95亩、仓储用地约30.6亩。包括科研项目建筑配套设施及仓储项目建筑配套设施,将建成会展综合服务区、科研办公综合服务区、生活服务区、仓储综合服务区、农旅融合区等五大业态,建成后可满足安马洋及周边南繁基地20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科研、生产、生活、办公等需求,将极大改善在陵水南繁单位科研、生产生活条件,带动育制种业发展。

  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科研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完成工程进度,精装修工程进度达到94%,即将投入使用。

  湖南省等21家南繁单位已签订初步入园服务协议。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入驻安马洋及周边南繁育种核心区2000多名专家从事南繁科研活动。

  安马洋南繁配套服务区承建单位、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扬说,科研单位可以依照需求选择“菜单式、订单式、保姆式”南繁服务模式,随时“拎包育种”。

  据悉,陵水县制定出台了《陵水黎族自治县贯彻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实施意见》、《陵水鼓励和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十五条措施》和《“陵水人才梧桐树卡”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用于奖励扶持在陵进行南繁科研育种的科研专家和企业,通过出台系列人才举措,培养集聚高素质科研人才,为南繁基地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林一峰表示,妥善处理南繁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尊重历史、促进发展、服务南繁、依法处置”的原则,依法规范推进南繁单位固定基地分类处置工作,已完成65家南繁单位甄别核查工作,全力稳定南繁基地科研育种活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构建南繁互惠互助桥梁

  8月12日,陵水召开十五届县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重点工作。陵水县代县长罗桦强调,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推进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水产南繁苗种等项目建设。

  据介绍,陵水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县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长期全面深层次多领域战略合作,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样板示范,共同推动高效产学研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时,以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为平台,推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通过全力打造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利用高校人才集聚效应,引进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多领域国际化科研人才,特别是南繁科研科技领军人才。

  另外,搭建南繁用工服务平台。发动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南繁服务建设,构建南繁科技人才和当地农民互惠互助桥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去年,南繁单位共计本地用工人数2177人,今年预计用工达2600人。既为南繁单位提供了高效的科研辅助服务,又解决了百姓就业问题,提升了当地农业种植技术水平。

  落实“一对一”南繁服务。联合陵水县人民医院设置南繁服务疫苗接种专台,为南繁单位提供周到贴心的疫苗接种服务,共发动317名南繁单位科研人员接种疫苗,全力做到应接尽接,构建南繁基地免疫屏障。

  陵水县连续举办了2016-2018年度的中国南繁论坛、南繁成果交易会等大型会议,谋划通过建立省级层面的论坛交流互动机制,利用论坛在种业界的广泛影响,依托南繁人才、品种、技术的聚集优势,发展种业会展业,联合打造一体化的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加快南繁育种成果转化

  由于全国70%以上农作物新品种经过海南南繁基地培育,南繁显然成了中国种业发展的“摇篮”,形成了农业科技人才、品种以及技术的种业创新高地和产业聚集中心。


陵水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培养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林一峰说,为了加快南繁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首推广抗旱品种,与上海农科院进行深度合作,在缺水撂荒的土地上推广种植1350亩节水抗旱稻品种,亩产达800斤,米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今年已在全省撂荒地推广种植达4万亩,计划完成推广种植7万亩;其次推广富硒品种,以龙头企业带动富硒稻品种示范种植,在安马洋核心区示范推广种植220亩,经现场检测产量达978.6斤/亩,含硒23.4微克/100g,达到规定富含硒标准。

  第三就是推广高效益品种,因地制宜采取“政府主导+大户带动”模式,种植水果玉米100多亩,每亩利润达3000元,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创收。

  第四加快推动700亩水产南繁苗种养殖基地建设,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实现“陆海接力”养殖,形成“池塘苗种繁育—深水网箱商品鱼养成—食品粗加工—终端销售”的一体化运营,构建完整的现代渔业产业链,有效带动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基地预计年底全面投产,年养殖商品鱼达1700万斤,水产鱼苗1.5亿尾,全年渔业产值达3.2亿元。

  戴扬作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高级农艺师,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的提案引起多方关注。戴扬建议,以南繁成果转化特色产业为主导,走“以产带镇,产镇融合、农+旅”发展道路,统筹发展农旅结合、农旅一体化的新型观光型农业。

  据介绍,戴扬与颜龙安、谢华安等“两院”院士组建了南繁科技服务院士工作站,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了南繁种业研发中心,加快南繁种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国家给予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开放政策,有利于形成种子研究新技术应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的制度集成创新高地。协同推进打造“南繁硅谷”,共同谋划南繁三亚、乐东、陵水“三市县”重点领域发展合作。推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和平台载体建设,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共建,不断加快南繁深度融合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步伐,下好南繁硅谷建设“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