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丁敏:以共享渔业为抓手,推动休闲渔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08 11:39:00 作者:
   休闲渔业是一种新型渔业,它依托各类渔业资源、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与现代旅游业、制造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是三产融合的产业。它充实了渔业的内容、扩大渔业发展空间,创造了更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等综合效益,既可以大大提高了渔民收入,也能较好促进了渔区经济的发展,更能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
    近年来,有权威机构的调查研究表明,休闲渔业可以帮助传统渔民转型为海洋旅游“导游”,让海洋资源破坏者变身保护者。据相关资料显示,一条1KG的石斑鱼,渔民捕捞后售价50元,而让游客通过海钓获取,则可产生近500元的经济价值。这500元中,渔民可以通过提供渔船出租、向导服务等获取200元收益,剩余300元为餐饮、住宿、交通、制造业等行业的收益。当发现参与休闲渔业获取的利润比传统的捕捞业高得多,为了使海洋鱼类种类、数量增加,吸引更多的客源,渔民将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因此,建议: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在全省“多规合一”的框架下,制定全省休闲渔业规划。做好渔业产品的归类与登记工作,明确休闲渔业布局、具体推进措施、具体目标,以及时间节点等。可以定位为沿海地区发展近海休闲渔业,西沙、南沙等远海区域发展高端游艇竞技海钓业,内地区域发展淡水休闲渔业,三种区域各自依托不同渔业资源,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错位发展。
    二是制定行业准入门槛。行业准入门槛是规范管理的基石。应明确不同区域休闲渔业船只、网具生产制造标准,制定企业和人员从业标准,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应急预案和行业管理制度等,规范行业管理。相关政策可向渔民合理倾斜。
    三是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利用经济特区立法优势制定地方性法规,加大投入,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的“水十条”,进一步改善岛内水系和近海区域水质;加强对海洋渔业的保护与执法力度,严厉制止打击极度毁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同时要增加鱼苗投放量,恢复种群数量。充分利用在沿海荒漠化区域投入人工鱼礁,为鱼苗安全生长提供避难所,促进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和良性循环。
    四是积极发展关联产业。鼓励企业开发近海、远海、淡水休闲渔业产品,加强产品多样化开发,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区域品牌。同时引进国外高端鱼竿、鱼线、鱼漂、鱼钩、探鱼雷达、垂钓船等产品制造业,丰富产业内涵。
    五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快休闲渔业发展速度。我省休闲渔业处于起步期,实力较为弱小,急需政府扶持。要积极研究制定各种针对休闲渔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休闲渔业发展,为传统渔民转型休闲渔业提供财政补贴和免费培训,制定融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休闲渔业,鼓励企业走“旅行社+渔民+渔港+海景+海宿+海鲜”综合体的产业化道路。
    六是发展互联网+休闲渔业。要兼顾好近期发展与远期发展目标。近期发展可由相关单位或企业建设休闲渔业信息平台,经过资质认证的企业可以在该平台注册,并公布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游客可以通过平台查看企业和产品详情,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打造无缝供需对接平台。远期发展主要是在条件成熟时,可仿照像云南昆明鲜花批发市场的模式,积极探索物联网+渔业模式,建立全国范围的渔业交易批发市场或海产品交易批发市场、海产品物流配送基地,争取渔业产品开发的优先权与定价权。
    七是善用海洋文化资源,打造休闲渔业品牌。
    (一)积极开发以海洋渔业文化为特征的节庆消费时点。比如,可利用民俗节日疍家文化“赶海节”为抓手,将其打造成为具有海洋文化地标性质的全国海产品交易博览会,以此作为载体,通过渔民出海仪式展演,海洋文化展示、海洋资源发展论坛、海产品交易,以及品尝赶海“第一鲜”等多板块活动,突出海南作为全国海岛型省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的主导性与独特性,深度挖掘海洋资源,大力弘扬海洋文化,适时拉动海洋旅游,打造海南经济发展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二)积极组织休闲渔业赛事。万宁国际海钓精英邀请赛为我省举办高规格的海钓赛事开创了先河,可以利用万宁、文昌、陵水等沿海地区丰富的海岸线资源和岛内地区丰富的水库资源,定期开展全国乃至国际性的钓鱼赛事,努力提高海南休闲渔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