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促农增收号角嘹亮2016年农民收入增幅领跑全省

发布时间:2017-02-16 17:02:00 作者:

  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万安村的贫困户李国,如今每一天都过得踏实。过去,他除了偶尔在别人收获芒果时帮忙打包装,基本没有额外收入。去年年中,他在政府帮助下进入附近的一房地产项目做绿化养护,每月能拿2000多元。到年底,他的收入前所未有地“破万”了。

  “破万”的不仅仅是李国。统计显示,2016年陵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68元,趋近全省平均水平;同比增长12.5%,领跑全省。

  对标全省,

  立下促农增收“军令状”

  过去几年,和其他村民一样,李国心里有种刺痛感。在他家不远处,陵水清水湾一栋栋高档楼盘和酒店拔地而起,成为宜居的滨海美丽小城;回首自己的村庄,到处是老旧的瓦房,农田因缺水而撂荒。

  贫困户的痛也是陵水的痛。依靠清水湾、香水湾、土福湾“三湾”,10年间,陵水地方财政收入从2007年的1.3亿元增至2016年的41.5亿元,跻身全国百强县,令许多地方“眼红”。同期全县生产总值也由24亿元增长至134亿元。但经济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同时,农民收入依然滞后。对比数据发现,2015年陵水农民人均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15元。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陵水经济发展了,百姓分享得不够,这绝不应该。去年年初,我们把2016年促农增收目标定为赶上2015年全省水平,尽量接近本年全省水平,”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用50%以上的精力去抓。”

  与民同享,

  发挥财政杠杆作用

  兜里有钱,心里有底。“去年,春节补贴4800元、物价补贴1800元、瓜菜补贴3060元、养老金还有3480元。”在隆广镇亚后村,一家6口的董亚贯说,他如今也开始施展“拳脚”,在政府给的四季豆种苗外,年底自己又增购了一部分种苗。日前,四季豆开始上市,预计能增加1万元收入。

  “财政有钱了,就要把更多的钱补给农村农民。”谈及促农增收,陵水县长杨文平说,陵水明确了一个重要思路,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财政惠民惠农力度,以财政杠杆撬开农民增收空间。据陵水县财政局统计,2015年陵水财政民生支出比前一年增加5.6亿元,增幅为18%;而2016年前10月就同比增加9.8亿元,增幅达32%,累计投入40亿元。

  增幅扩大的一大重要来源就是补贴。2016年,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陵水出台了惠民“十补”(“教育补”“医疗补”“危房补”“贷款补”“粮种补”“保险补”“养老补”“低保补”“边缘补”“农机补”)。

  “凡是省里规定补贴项目的,我们都就高不就低。”陵水县财政局负责人说。同时,包括部分“十补”项目在内,陵水自身也出台了多项补贴帮扶举措,如给全县农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发放橡胶种植补贴等。

  陵水财政支持不仅瞄准直接惠民,也着眼在更多层面为农民开拓增收空间。如,在银行设立担保基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每聘用一位贫困户或吸纳他们入股,追加5万元贷款信用额度。

  “三业”造血,

  加强增收可持续性

  “去年年中,县里来我们镇办了扶贫招聘会,干部为我争取到这份工作的。”谈及自己的经历,李国对政府感激不已。他透露,村里还有许多同伴都通过这次招聘会有了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

  促农增收,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

  在财政大力支持下,陵水既大力改善农村硬件环境,同时也积极推进就业、产业、创业等“三业”,加强增收的可持续性。据陵水县就业局统计,全年陵水组织的各类招聘会共提供岗位两万个以上。

  做强做精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品牌农产品,是产业打造的重点。以陵水圣女果为例,通过标准化种植等手段,2016年,全县种植面积在与2015年持平的情况下,产量增长42.9%,产值增长114.3%,平均价格增长50%。在该县光坡镇武山村记者看到,这里户户都投身圣女果产业,已经有不少农户盖起了“圣女果楼”。

  与此同时,陵水还通过新兴产业开拓农民增收渠道。文罗镇五星村农民黄海学告诉记者,去年他在政府扶持下,成为了农村淘宝合作人,月均收入在2400元以上。据统计,作为海南打造农村淘宝的首个市县,去年村淘店已覆盖陵水绝大部分行政村,帮助农民售卖产品2160万元。

  在一系列举措助推下,2016年,陵水农民收入增幅同比多了2.7个百分点;收入超过2015年全省平均水平(10858元);对比日前2016年海南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差距缩小至775元。

  促农增收的号角持续吹响!保持这一势头,陵水农民收入赶上全省水平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