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把技术带出国门厚植“西瓜情谊”

发布时间:2018-05-29 12:53:00 作者:
在陵水现代农业产业园,你可以品尝到短椭圆形的小西瓜,小西瓜皮薄、肉甜、体重轻。这种被称为“美月”的西瓜,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党选民花费10余年培育出的小型西瓜新品种,如今已成为海南的“明星礼品瓜”。
    “海南是全国最大的冬季瓜菜种植地,从小爱吃西瓜的我一来海南就开始研究西瓜,至今已经快18个年头了。”现在仍在刚果(布)进行蔬菜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的党选民通过社交软件告诉记者,每年冬春季是海南西瓜育种栽培最繁忙的季节,这期间,他常常出差,与各地业界专家共同探讨新品种选育和栽培等关键技术,分享交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有了他以及其他科研人员的努力,海南西瓜育种材料得到了有效收集与保护,许多适合海南种植的西瓜新品种得到成功选育。他还带着西瓜品种和技术走出国门,厚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西瓜情谊”。
    从零开始收集保存育种材料
    刚到海南没多久,党选民发现海南西瓜种植领域的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育种材料很少,这对农业科研人员而言,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做大做优西瓜产业,必须把西瓜育种材料这一关闯过去。
    于是党选民从零开始,踏上一条艰辛的育种材料筛选、鉴定、评价和创新之路,他10多年来收集了800多份种质资源,筛选了100多份纯系,通过杂交选育出60多个适宜海南种植的优势品种组合。“这些杂交组合属于品种的‘前身’,一旦通过品种认定,就可升级成新品种。”党选民说。
    育种是一场长跑,要耐得住寂寞、熬得过时间。党选民觉得自己很幸运,他找准了育种的方向,付出努力并且选育出了良种。“利用海南天然温室条件,育种时间可缩短一半。这也意味着,农业科研人员要和时间赛跑,在更短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工作量必然增加很多。”党选民说。
    做西瓜育种工作的,如果不泡在地里,认真观察西瓜植株各种性状,是很难摸清西瓜遗传特性的。“西瓜开花早,我们早上6点多就要到大棚开始工作。为了做好田间育种、试验田管理、授粉等工作,不管天气多么炎热,只要一钻进大棚就忘了时间。”党选民说自己不敢有一丝怠慢,自己平时没什么事务性工作都会“泡”在地里,因为海南高温高湿,稍有管理不当,研究工作就要前功尽弃。
    看到党选民这么拼,有同事曾不解地问:“老党,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其实我不觉得苦,只要一看到西瓜,我就安心了,这是一份乐趣。”党选民笑呵呵地说。
    把育种栽培技术带出国门
    和其他许多中国的热带农业专家一样,党选民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农业专家。多年来,他把包括西瓜在内的蔬菜瓜果育种和栽培技术带出国门,为加深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
    尽管刚果(布)自然条件良好,土地肥沃,但是当地农民普遍缺乏科学种植意识。以党选民为代表的农业技术专家就手把手地教授非洲朋友种植方法,带去中国先进的热带农业种植理念。
    党选民与刚果(布)有说不完的故事,这样一份别样的工作经历,更加磨练了他的意志。在异国他乡工作,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水土不服。在非洲,与疟疾对抗,与过敏对抗成了专家们的“必修课”。“援外工作是繁琐而繁重的,尽管如此,我也没有中断我的科研工作。”多年的援外工作让党选民深刻地领悟到,一旦走出国门,自己不仅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国家形象,“专业”亦是国人的名片。
    奋斗永无止境,在海南这片让科研人员大有可为的热土上,党选民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完成,那就是继续围绕国家发展需要、地方发展需要、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研究更多西瓜新品种,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促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