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旅游地产业反哺农业让农民种上苦瓜长豆角

发布时间:2009-09-03 21:23:00 作者:
日前,陵水本号镇军昌村的40多户贫困村民,正忙着焊制设施农业基地所需大棚框架,只等水稻收割,即可动工兴建大棚,种上苦瓜、长豆角等冬季瓜菜。

  一个月前,陵水黎族自治县在本号镇和英州镇启动了“贴息支农小额贷款项目”,这40多户村民从信用社贷到了80万元,贷款期限为2年,其中第一年利息由政府为农户支付,相当于农户们得到了无息贷款,而唯一的条件是必须要用这些贷款进行大棚农业生产。

  目前,这个“贴息支农小额贷款项目”已逐渐在全县推广,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从中受益,而县里为此要投入800万元贴息资金。

  近年来,陵水黎族自治县完成由农业主导型向旅游业主导型的转型后,迅速将旅游行业的收益通过县财政反哺农业,加大扶贫的力度,让农民在土地开发中得到实惠。“贴息支农小额贷款项目”正是旅游反哺农业、支持扶贫的举措之一。

  大投入增强脱贫“造血机能”

  陵水是少数民族聚居县,是全国唯一的沿海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到2004年,地方财政收入也仅4343万元。

  自2005年以来,该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一批大企业在香水湾、清水湾和土福湾运作大项目,陵水经济有了迅猛的发展,财力逐渐增强变富。去年该县地方财政收入达2.3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

  腰包鼓了,为反哺农业发展、加大扶贫力度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

  陵水扶贫办主任杨麟权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陵水的扶贫战略是“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重点推进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重点工作,通过发放农村小额信贷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大棚瓜菜种植等形式,增强贫困人口的“造血机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英州镇是全县种植大棚哈密瓜最多的地区,去年该村群众通过信用贷款种植无土栽培哈密瓜2200亩,纯赚1848万元。

  陵水信用社的数字显示,2008年陵水共有532户农民获得334万元小额信贷。

  今年7月29日,陵水又启动了贴息支农小额贷款项目,贫困农民贷款,政府来担保。贫困农民每户可以贷款2万元,第一年无需付利息,第二年将本息还清即可。这个贷款项目大受农民欢迎。

  “实施小额贴息贷款项目,政府贴息800万元,将会帮助农民贷出8000万至1亿元的生产资金。这些资金用于发展大棚瓜菜,无疑将增加农民收入。我们不仅仅是给钱,还要让贫困农民有自力更生和发展的意识。这种扶贫不是一时的,而是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杨麟权说。

  积极扶持劳动力就业

  要让农民富裕起来,产业化扶贫只是一个方面。对于陵水来说,扶贫工作是全方位展开的。让失地农民和富余劳动力就业,也是扶贫的重要工作之一。

  8月25日,在清水湾细白的海滩上,记者遇见了雅居乐的清洁工胡玉花。她正在打扫海滩上木麻黄树丛里的枯枝。她告诉记者,她家就在附近的英州镇高土村,距离雅居乐才五公里。她今年35岁,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家里种了几亩田地,还养了一些猪,一年收入大概几千元。八月是农闲时分,地里没多少活,她便来雅居乐打工,补贴家用。她的工作月薪有900多元。胡玉花说,村里好几个人都在此工作,大部分是当保洁工或者在厨房工作。

  在房前屋后忙碌的保洁员黄亚连,是记者遇到的第二位雅居乐员工。这位才20岁的黎族姑娘是文罗镇青山村人,家里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读书,而父亲在去年过世了,家境贫困。为了供弟妹们读书,她和姐姐都在打工。她的工资有1000多元,每个月她都寄钱回家。

  像胡玉花和黄亚连这样的当地农民工,在雅居乐至少有500名。

  据了解,陵水在成功引进雅居乐、富力地产等大企业进入后,目前,已吸纳、安排了近3000个就业岗位。

  为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陵水就业局经常邀请企业到农村举行招聃会,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就业再就业。与企业达成用工协议后,把企业招聘的岗位信息送到农民家中。同时把农机具、水电维修、园林绿化、保安、电焊等技能培训班办到村里,方便农民就近学习。

  县委书记陈健春表示,今年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实现新增就业岗位2500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保证每个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和贫困户至少有一名适龄劳动力就业,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00人。毫无疑问,此举将使更多的贫困家庭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