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育种水稻:选育新品种的“加速器”

发布时间:2019-10-27 21:08:02 作者:

水稻。

海南独特的热带气候,为农作物育种提供了一个天然“大温室”。每年的11月到次年5月是南繁的日子,如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南繁育种季节,我院的南繁科研人员奔赴海南陵水基地,开展农作物品种的选育、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南繁工作。所谓“南繁”,就是冬季利用海南独特温暖的气候条件加种一季作物,一年内南方、北方交替种植,以此加速繁殖,加快品种培育速度。

水稻和玉米的育种周期都很长,成功率低,育成一个品种最少要八到十年。上世纪的70年代,我院开启了南繁征程,加种一季,实现“南繁北育”,加快了育种步伐。

追着太阳育良种

正处于数九隆冬的恩施,寒风扑面,而海南却是炎热如夏。位于陵水县的恩施南繁育种基地正迎来忙碌的播种时节。进入试验田,就能看到科技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忙着插秧。卷着裤腿、脚上粘着泥巴的我院退休育种者姚昌顺说:“每棵秧苗都是育种材料,十分珍贵,为了保护种苗,只能采用原始的栽培方式,为此,大家每天要弯腰插秧8个多小时。”

海南岛的纬度较低,阳光强烈,阳光越烈对农作物授粉越有利,而且授粉期最怕阴雨天。为避免过强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和虫子叮咬,不管天气有多炎热,下地授粉时,需要把自己从头到脚都“武装”起来。虽然条件非常艰苦,然而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阻挡育种人员的激情,硕士毕业5年的年轻科技人员朱祥芬说:“南繁是追着太阳育种,越是光温条件充足时,越要到田里干活,抓紧时间进行杂交育种,才能早出良种。”像朱祥芬这样的女科研人员,住在远离繁华闹市的南繁基地,冒着炎热酷暑,在试验田辛勤耕耘。尤其到了作物杂交授粉季节,整天都要钻进闷热的庄稼地里,忍受酷暑和炎热。

“春节期间一般都是玉米授粉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一茬育种实验就白费了,为了给玉米授粉,有时候甚至不能回家过年,但完成了科研任务,心里高兴。”刘传兵这样说,他已经有8个年头没回家过年。到玉米授粉繁忙季节,工作量都很大,一天要做四五百个田间杂交组合。每天都得从早忙到晚,饭都顾不上吃,有时甚至带着干粮下地。这些是南繁基地里的真实写照。

南繁育种成效多

我院的南繁育种始于上世纪70年代,2004年成立农科院以后,尤其是2010年南繁基地搬迁后,发展迅速,如今已初具规模。据统计,目前常年南繁面积20多亩,主要用于水稻和玉米育种材料加代、亲本繁殖和小面积组合复制。我院审定的水稻和玉米品种,几乎全部经过南繁育种加代,大大缩短了选育进程。

通过几代科研人员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我院南繁育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育了 Ⅱ优 58、宜香107等20个多水稻品种,培育了恩单2号、恩单801等近30个玉米品种,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成果推广二等奖、恩施州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余项奖励。这些通过南繁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在我省甚至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有些品种甚至走出了国门,进入东南亚推广应用。这些品种助推了农业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了解,我院目前有3名科技人员常驻南繁基地,农忙授粉和收获时有近20人参与南繁工作。他们远离家乡,甚至不能回家过年,在骄阳似火的南繁基地里燃烧青春,为我院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