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通过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5万亩

发布时间:2015-12-23 09:37:00 作者:
今年我市投入3000万元打造七大特色农业品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6582元,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64.4%。

  近年来,我市把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来抓,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推介,重视扶持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

  目前全市已申请注册涉农商标473个,其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文昌鸡);全国驰名商标3个(春光、勤富、岛屿);省级著名商标13个;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13个,占全省的20%;通过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5万亩。

  我市涉农产品注册商标逐年增加,总数位列全省第二位。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催生了一些名牌商标,这些品牌带动了一片产业、激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打造品牌农业 带动农民增收

  “按照文昌市椰子产业规划,从今年起到2024年(10年),新种植椰子16万亩,其中前3年每年2万亩。以海南热作两院、文昌椰子研究所(全国唯一的一家椰子研究所)为依托,培育推广红椰、香椰等优良品种,二是在龙楼建立规模约1200亩的春光椰子加工园区,第一期建设规模526亩,将有30家企业进入园区。按照“三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的经营模式,打组合拳,发挥园区效益。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椰雕生产基地,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业局局长鲍永兴对记者说。

  椰子产业是我市最具特色的优势品牌之一。目前,全市椰子种植面积21.9万亩,加工企业196家,年加工椰果超3亿个,实现产值15.1亿元,就业人数5000多人。椰子产业是我市产业链最长、最完整的产业。从种苗、种植到采摘、运输,从椰子加工到食品销售,形成产业链。

  品牌就是规模,品牌就是市场和效益。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本地实际情况,创建农业品牌,发展好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镇域经济模式,促进优势农产品、水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了若干个具有一定规模、突出地方特色、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产业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上半年,农业总产值预计60.08亿元,同比增长3.2%;林业产值1.58亿元,同比增长14.4%;畜牧业产值15.97亿元,同比增长15.7%;渔业产值10.44亿元,增长8.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78亿元,同比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6582元,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64.4%。

  农业品牌 遍地开花优势显

  去年8月,我市拨出18万元专款,用于对约100个地名商标进行注册,并对之前被抢注的地名商标进行维权。目前,第一批23个地名商标的申请材料已经提交上报。

  “文昌鸡的品牌,经过申请国家原产地保护标记注册后,实现了这个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涌现了一大批养殖专业村和专业户。”分管农业的市有关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目前,全市文昌鸡养殖量已达6100多万只,出栏量4350万只,产值16.6亿元。供港约300多万只。文昌鸡立足文昌,越飞越远。

  目前,我市已涌现出众多知名品牌:椰子加工业的“春光”牌、“椰海”牌、“天际”牌,文昌鸡养殖业及加工业的“龙泉”牌、“罗牛山”牌与“榕籽”牌,西瓜种植业的“亚宽”牌,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如“永青”、“创利”等,特色渔业品牌如“贵人鱼”牌马鲛鱼、“铺前”牌马鲛鱼、龙楼鲍鱼等。

  品牌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不断增强。我市努力推进椰子特色产品的深度开发,特别是在椰子糖系列产品上开发品种繁多,口味独特,文昌加工的椰子系列食品不仅销售国内各大城市,最远还销售到俄罗斯等地,成为销售最远效益最好的特色产业。

  东郊镇农民黄春光是以椰子加工创业成一位企业家。该公司的春光特制椰子糖闻名遐迩,6大系列140多个品种的旅游食品,年产量近万吨,产值超亿元。

  罗非鱼产业

  阿何罗非鱼加工厂公司投资1.2亿元创建的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加工厂,占地300亩,设有6条生产线,建有一个1.2万吨冷冻库,成为罗非鱼加工的龙头企业。其海淡水产品主要销往美洲、欧洲、非洲及亚洲。文昌的马鲛鱼加工厂有8家,仅宏达生马鲛鱼加工厂,每年的销售量就达10万斤以上。市里扶持如贵人鱼牌马鲛鱼、海力生品牌、龙楼鲍鱼品牌等一批特色渔业品牌,走出一条特色水产品加工的道路。

  品牌推动 特色产业大发展

  品牌推动,铺就了产业升级之路:万只文昌鸡养殖基地、万亩西瓜生产基地、万亩罗非鱼养殖基地、万亩海淡水养殖基地、万亩海淡水育苗基地、万亩冬季瓜菜生产基地、万亩椰林基地、万亩胡椒种植基地……

  近日走访全市各镇农村第一线,“丝瓜村”、“芹菜村”、“西瓜村”、“竹子村”、“荔枝村”、“椰子村”、“文昌鸡养殖村”、“罗非鱼养殖村”、“海淡水养殖村”等一个个专业村展现在眼前。在文昌的新农村建设中,各镇农民努力挖掘特色经济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农村面貌呈现出一派火红景象。特别是一些村民在加工、种植和养殖业上发展起来,“一村一品”特色经济鼓起了农民的腰包,成为农民致富稳定的收入。据介绍,目前分布在文昌市各镇农村这样的种、养、加工业特色产业村庄近100个。

  据市农业局局长鲍永兴介绍,在发展形式上,各地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目前,我市“一村一品”的发展形式主要有:龙头引领型,即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来培植“一村一品”;专业协作型,即依托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来发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能人带动型,即由能人或产业带头人牵头、村民参与、政府引导和扶持,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形成“一村一品”;股份合作型,即村民以土地、资金或劳动力入股,围绕主导产业(产品),成立企业来进行生产经营;品牌辐射型,即通过发挥品牌效应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一村一品”。

  在强力推进“一村一品”打造品牌,促进农业增收的同时,我市还注重打造 “一镇一业”。目前我市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逐渐由“一村一品”向“一镇一业”有力扩张,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加快“中心村”、“中心镇”的形成,并辐射带动全市特色经济的向纵深发展,促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

  文昌市“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局面迅速扩大:锦山镇的文昌鸡养殖业、潭牛镇的罗非鱼养殖业、会文镇的海水养殖业与育苗业、昌洒镇的冬季瓜菜种植业、东路镇的荔枝种植业、龙楼镇的西瓜种植业、重兴镇的青皮冬瓜与胡椒种植业等等,这些“一村一品”和“一镇一业”的农村特色经济模式,已经由“中心村”、“中心镇”扩张和辐射到全市各镇。

  水芹菜产业

  品牌拉动 农民走上致富路

  “如今我们成立了水芹菜合作社,有龙头企业带动,水芹菜越种越赚钱。”东路镇书驿村村民对记者说。他种植水芹菜3亩,每年净赚了近10万元。据悉,今年,在东路水芹菜合作社的带动下,近百家种植户都尝到甜头,纯收入达近千万元。

  该村民原有资金有限,合作社免费给他提供无公害肥料,还在技术上大力支持,他种植的芹菜产量高、品质好,颇受市场欢迎。

  该村民是文昌众多受益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的农户中的一员。近年来,我市围绕特色产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龙头企业的组织和引导下,农民大力发展以冬季瓜菜、文昌鸡饲养和热作经济为主的现代精致农业、设施农业,同时抓好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推广良种良苗,极大地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

  品牌营销 做大国内外市场

  文昌市品牌农业发展规划要求,力争到2016年,全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5家,省级达2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10家。

  “加强品牌宣传推介、营销工作,提升品牌形象,才能促进全市品牌农业快速发展。”市农业局局长鲍永兴说,近年来,我市通过冬交会、农博会、文昌南洋文化节等各种节会平台,加大我市品牌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2013年投资25万元在屯昌农博城创建文昌品牌馆,组织全市20多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进馆展示销售,建立“农网、农超、农批”三对接,扩宽销售渠道,塑造了春光、勤富、海南岛屿等一批市场信誉好、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全面提升农产品营销水平。围绕实施“走进去”战略,引导企业、经销商采取整体推介、展示展销、交易洽谈、产销对接等方式,稳步扩大我市农产品的销售规模,加快构建农产品网上展示购销平台,以现代信息网络手段衔接国内外销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