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光: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发布时间:2018-03-05 22:54:00 作者:
“来来,尝一下我们的姜汁椰奶!”3月2日上午,走进文昌市龙楼镇椰子王国建筑大堂,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春光热情地端出一壶热饮来分给每一个人。
  “香甜可口。”“嗯,似乎有点太甜了些。”……听完众人意见,他自己也品尝了一口,转身对旁边的工作人员说:“是浓了点,味道需要再调淡一些。”
  他身后,是一座巨型椰子雕塑,乳白色椰汁从破壳的椰子里倾泻而出,设计感十足。
  这是国内首座以椰子文化为主题的观光工厂,刚刚建成,今年春节开始试运营。“大体框架都搭好了,但还有很多细节有待完善。”黄春光说。这段时间,慕名前往椰子王国游览的游客让工作人员应接不暇,而他本人,也是每天都到工厂查看,聆听各路来访者的建议。“这是企业再次转型升级的重磅力作,以后这里不仅生产销往全球各地的优质农特产品,而且将成为海南旅游版图中的一大亮点,让来自各地的游客,领略海南椰乡的风情。”他说。
  企业发展创新求变
  走进椰子王国,浓郁的椰乡气息扑面而来:椰子壳点缀的墙面,一幅幅就地取材的壁画将海南田园风光尽收眼底,LED屏和立体墙设计,生动地讲述着一个个有关椰子的故事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文昌椰子半海南,东郊椰子半文昌。从小在“椰子之乡”——文昌市东郊椰林长大,黄春光对椰子有着别样的感情。1987年,22岁的他第一次跟随父亲去广州卖椰子,开始做椰子贸易生意,后来帮广东人加工椰肉等半成品,因为门槛低、竞争大,一年下来,全家人只赚到1万多块钱,“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工厂,利润太低”。
  为改变困境,1996年,黄春光带着仅有的3万余元回到家乡文昌,注册成立了春光食品有限公司。
  说是“公司”,但当时因条件简陋,并不是现在这番景象。黄春光回忆说,当时用木桩、沥青纸搭建的100多平方米厂房还类似于“小作坊”。
  而如今,美观、时尚、安全、整洁的工厂向各地的游客敞开大门。走进椰子王国观光通道,透过玻璃窗,人们可以看到春光的椰香曲奇、菠萝蜜干、酥皮饼干等产品的加工过程。生产线上,全部采用的是从荷兰、瑞典、丹麦等多个国家地区巨资引进的先进设备,多位国外专家驻点工厂,指导生产和设备运营,一切井然有序。
  游客品尝体验区,液晶显示屏循环播放各类提示和科普视频。黄春光说,为树立品牌,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春光已构建起国际认可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从原料采购、生产工艺、厂房环境、贮存运输等环节都进行了严格控制,力争每一件出品都“零缺陷”。
  企业发展靠的是什么?黄春光说,他也常思考这个问题。而多年摸索的经验告诉他,春光依靠的正是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靠的是奋斗拼搏的精神和不断求变的创新意识。为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春光食品不断高新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先进技术和一流设备,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将现代工艺和传统配方结合,不断推陈出新。
  经过22年的发展,海南春光不仅建有多个生产加工基地,拥有遍布英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3000多名员工,而且成功建起第一座以椰子文化为主题的观光工厂,预计年产值增加数亿元。
  创业致富不忘初心
  在观光通道一侧,一排模拟真人实景的雕塑引起外地游客的好奇。“这是传统榨取椰子汁的八道工序。”黄春光解释说,虽然现在科技发达、现代加工设备很先进,但是体现底层劳动人民智慧的传统工艺,同样令人回味。
  包括椰子王国在内的春光食品生产基地,基本都选择在文昌的农村地区,这里的椰子最具海南代表性,但交通相对不那么便捷,随着原材料的大量购进和产品的大量输出,物流费用占据了生产成本的很大比例。
  “不能为了降低成本,放弃了春光食品正宗的海南味道,更不能为了提升利润,牺牲了当地群众的生计。”黄春光说,多年来,春光食品始终坚持农产品就地加工,就地产业化,以切实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桑梓情怀,赤子之心。曾经,因为看到当地菜农抱着一筐筐辛苦种出来的辣椒卖不出去,不得已倒在路边的情景,他便毅然决定上辣椒酱生产线。生产线建成投产以后,日均加工辣椒近10吨,最大限度保护了周边农户的利益。
  如今,椰子王国建成招工,黄春光又一再强调,要优先吸纳当地及周边贫困农户和失地农民,以实现最大化就业来保障民生。
  春光食品有限公司人事行政总监何启旺告诉记者,占地60亩、投资2亿多元的椰子王国,是春光发展蓝图上厚重壮丽的一笔,该项目的建设落成,是春光食品集团化发展的标志,为龙楼镇及周边农户提供了近600个就业岗位。
  刚嫁到龙楼镇的新媳妇周怡,去年底应聘椰子王国旅游接待岗位,经培训后,今年春节正式上岗,从大年初一到十五,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已接待观光游客数千人次。“企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外地人很是羡慕呢。”小周说,在文昌市龙楼镇、东郊镇,很多长期在春光食品就业的农民,不仅摆脱了贫困,还盖起了楼房,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