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锋:用好科技方能为农业插上腾飞翅膀

发布时间:2021-02-26 11:55:00 作者:
“既要助农户管理好冬季瓜菜,也要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前几天,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小锋忙得连轴转,刚了解完村里农户产业发展情况,又转身投入到村里其他工作中。“忙”,已经成为杨小锋的生活常态和标签。

在育才生态区那受村驻村扶贫的4年时间里,他坚定贯彻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坚持科技为核、造血为主、志智双扶,那受村从“贫困村”一跃成为“明星村”,群众从学农科、用农科的“门外汉”变为爱科学、爱钻研的“土专家”,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防止返贫基础全面夯实,全村百姓正自信从容地走在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

为民服务孺子牛:牢记嘱托临危受命

2018年初,杨小锋瞒着家人,主动请缨,前往那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个总人口2371人的黎族苗族聚居村庄,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547人,占总人口的23.1%,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群众脱贫意愿不强,有的党员态度散漫,不少扶贫干部望而却步。在别人眼里是“烫手山芋”,杨小锋却认为这里是践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最好战场。“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找到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至关重要。”杨小锋说,由于知识、视野、内生动力等方面的严重欠缺,村民种的基本上是茄子、豇豆、青瓜等传统冬季瓜菜,依赖祖辈传下来的经验种植。

“背水一战的攻坚,就从这里开始!”杨小锋说,科技是实现贫困乡村脱贫振兴的命门所在,农业科技来自田间,也必须回到田间,要让科技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

创新发展拓荒牛:科技为基创新为魂

“今天的帮扶是为了明天的自强,因此必须‘授之以渔’,教会贫困群众相信科技、学习科技、用好科技,确保他们稳定增收、不走弯路、不会返贫。”杨小锋认为,科技兴农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关键环节,用好科技方能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驻村期间,杨小锋坚持系统思维,为产业的发展谋篇布局。针对产业基础薄弱、种养结构失衡、缺乏科学指导的问题,他制定那受村产业帮扶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协调“短—中—长”三项产业滚动发展。以点带面,从脱贫意愿较强的村民苏祥海入手,传授新技术、种上新品种,让苏祥海当年的青瓜产值达到7万多元。看到取得成效,村民也纷纷加入杨小锋的科技生产行列中来。

这几年,杨小锋从品种、种植、环保、培训、品牌、销售六个方面,对那受村扶贫产业进行全链条全方位的系统改造,以科技为基、创新为魂,推动产业升级振兴,鼓起群众的腰包。

据统计,那受村产业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覆盖率达100%,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5836.32元增加到2020年18666.57元,增长219.8%,全部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艰苦奋斗老黄牛:投以真心报以信心

“扶贫贵在扶心,以党风带民风,让贫困群众在现实生活的幸福变迁中坚定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杨小锋认为,科技兴农、脱贫攻坚的有效推动,必须依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为此,他建设纪律强、能力强、后备强的“三强”基层战斗堡垒,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讲政治、强纪律方面,他针对部分党员干部纪律散漫、工作不落实、带富能力弱等问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压实工作职责、强化问责机制、鼓励群众监督,构建“大党建格局”,创新打造9种扶贫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4000元提高到2020年100多万元。在当先锋、强能力方面,他带头示范“走心扶贫”,温暖举动让老百姓记在心头。在可持续、强后备方面,他积极调研和谋划党员干部的培养梯队问题,多举措激发村民斗志,发展致富带头人党员,鼓励党员干部下到基层、干在一线,在实践中搞好传帮带、提振精气神。

通过不懈努力,那受村不但实现高质量脱贫、脱贫成果全面巩固,还代表三亚市参加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整改大比武观摩擂台赛,获得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杨小锋也先后被评为驻村“第一书记”先进典型和“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