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多渠道打出特色品牌,政企研协同壮大胡椒产业

发布时间:2021-07-30 11:24:05 作者:
       “涨了!去年每斤胡椒收购价十五六元,今年突破20元。”7月26日,在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的海南农垦标准化胡椒种植基地中,胡椒藤茂盛生长,郁郁葱葱。种植户黄丽贞忙着给刚采摘完的胡椒修枝剪叶,以保来年胡椒丰产。“价格涨了,我们当然更有动力管胡椒了。”

  这是胡椒收购价经历连续几年“跌跌不休”后,迎来大幅上涨。黄丽贞认为,收购价上涨的原因,虽与天气影响,今年胡椒产量下跌有一定关系,但更离不开当地政府和企业对胡椒的产品推广和品牌建设,“这两年,来这里的省内外客商越来越多了。”

  胡椒是海南省主要热带经济作物之一,其国际消费市场一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民间曾广泛流传过这样一句俗语:“一金二银三胡椒仁”,可见胡椒在百姓心目中价值之高。

  然而一段时间内,海南胡椒价格持续走低,收购价从每斤40元直线下降,低时收购价每斤仅有十三四元。我省政府部门和海南农垦等一众企业已经加速行动,助推胡椒产业转型突围,提质增效。


位于海口市大坡镇的海南农垦胡椒种植基地中,胡椒生长茂盛。

  现状 基础良好却发展疲软 内忧外患仍亟待破解

  “胡椒采摘期已经结束了,现在重要的是做好后续管护,修剪弱枝、密枝,努力保证明年丰收不减产。”连日来,黄丽贞总在胡椒基地里起早贪黑地忙活。对她而言,胡椒是一家老小重要的经济支撑。

  在我省,像黄丽贞一样依赖胡椒种植维持生活的农户不在少数。海南种植胡椒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目前已是我国大的胡椒生产区,占据全国胡椒生产总量超9成。据农业农村部农垦局统计,2019年海南省胡椒种植面积33.5万亩,收获面积29.4万亩,胡椒总产量4.5万吨。

  其中,海南农垦企业是我省主要的胡椒生产加工企业。2019年海南农垦统计年鉴显示,农垦胡椒种植面积约9.4万亩 ,总产量约1.2万吨 ,占全国胡椒产量25%左右。

  “可以说,胡椒在海南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具有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先决条件。”业内人士表示,然而虽拥有良好基础,海南胡椒却受制于品种老化、生产标准化不高、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内部协同不足、品牌不响等短板,市场竞争力不明显。大部分海南胡椒主要销往低端市场,国内市场也倾向于进口国外胡椒。

  内忧外患亟待破解,胡椒种植、加工、贸易等环节脱钩现象时有发生。为此,诸多从事胡椒产业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学者、业内人士期望从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多方面入手,政企合力探索一条适应我国胡椒产业发展新途径。

  发力“深功夫”延伸产业链条 环保牌吸引省外客商

  “在开展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海南胡椒缺乏市场占有量大、知名度高的拳头产品。”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博士王文峰表示,海南的胡椒产业存在加工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小、技术不够成熟等局限,胡椒精加工、深加工产业亟待加强。

  作为我省胡椒产业的主要生产商之一,海南农垦企业率先开启了对胡椒深加工的探索,并推出“昌农”品牌胡椒粒、胡椒粉等系列产品。

  在位于大坡镇的东昌胡椒加工厂中,工人们正有序地利用现代化的胡椒环保生产线加工作业。

  “这是新型胡椒环保脱皮加工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鲜胡椒3吨,生产成品0.6吨,只需五六个小时就能完成传统10天以上才能完成的白胡椒脱皮、烘干等工序,不产生污水,还可集中回收椒皮进行环保处理。”在加工厂,车间技术人员符永存介绍,过去,椒农习惯采用传统工艺脱皮,先将胡椒放入水中浸泡10日至15日,待其水沤发酵后逐渐脱皮,随后将其放入河中,以水流浸泡冲刷彻底去皮。“如此加工,不仅产品存在熏臭味,品质不够高,还有加工效率低下,不够环保等问题。”

  “高效环保之外,新式生产线出产的胡椒产品品质也更胜一筹。”符永存介绍,新式工艺生产的胡椒籽辛香浓郁,气味芬芳,且加工过程中大限度减少了残留的杂质,保留胡椒碱成分,使得胡椒更具营养价值。

  “看到海南农垦企业在胡椒加工上的探索和成果后,我们的投资信心更足了。”7月25日,在大坡镇参观完海南农垦的标准化胡椒种植基地以及东昌胡椒加工厂后, 广州新裕农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敏表示,随着当地胡椒种植技术的标准化提升,加工环节的精深化、环保化发展,她十分看好大坡胡椒的发展前景。

  探讨 深加工仍需持续发力 “小而精”或有别样天地

  尽管在深加工上有了一定发展,有学者注意到,从目前市场上海南主流胡椒加工品来看,主要是白胡椒粒、黑胡椒粒、胡椒粉等初级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

  “市场上仍然缺乏胡椒油树脂、胡椒碱、胡椒油等特色、优质、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影响市场竞争力,制约了整个胡椒产业发展。”我省热作产业学者表示,我省胡椒产业中,初级加工多深加工品少,加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困扰着我省胡椒产品加工业。由此看来,我省胡椒产品深加工也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需持续发力。

  多位学者表示,仅仅依赖白胡椒粒、黑胡椒粒、胡椒粉等初级加工产品,海南胡椒很难与种植规模更大、原料成本更低的东南亚胡椒匹敌,难以进一步站稳市场,不如转向“小而精”思路,将胡椒加工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而不是标准化的工业品,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7月25日下午举行的2021海口“大坡胡椒”产销对接活动上,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表示,目前,调味品行业已进入了高速迭代和创新时期,随着餐饮企业中央厨房模式兴起和铺开,为越来越多餐饮企业对定制化、标准化的复合调味料的需求直线上升。

  白燕介绍,相较于单一调味品,包括火锅调味料、中西式复合调味料等在内的复合调味品增速更快,且更吸引玩家入局与资本欢迎。“胡椒作为主要的香辛料是生产各类复合调味料的重要原料。海南胡椒企业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加大研发力度,探索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调味料。”

  同时,诸多业内人士达成共识,海南胡椒产业发展向科技要效益。“我们正在加快整合垦区胡椒产业资源,并依托科技力量,提升产业附加值。”海南农垦热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热作集团)副总经理陈凯介绍,该公司于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在海口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加快科研成果转换,以市场为导向推出系列热作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

  业内专家认为,海南胡椒企业需要强化品牌意识,需要把竞争的重点从价格、质量、服务等层次上转到品牌这个高层次上,特别是建设自主品牌。“特别是要突出热带、海洋、民族文化,打出差异化、特色化,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品牌信誉。”王文峰说。

  展望 政企研协同壮大产业 多渠道打出特色品牌

  “对于广大椒农和企业而言,胡椒产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海垦热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豫此前表示,海南胡椒产业要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还需要依靠政企校多方合力,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发力转型,科研机构提供科技助力等举措,共同打造产学研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

  “目前,我省乃至我国的胡椒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研究起步晚,产品农药残留标准仍相对缺乏。”业内人士表示,相较而言,国外胡椒产品及加工工艺标准的制定相对较早,不但涉及黑胡椒、白胡椒,胡椒精油及胡椒碱,而且涉及胡椒中其他生物碱、胡椒树脂、盐水胡椒、脱水青胡椒等产品标准。其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及内容比国内的深广。“以技术基础的品质评价标准及食品安全标准对胡椒产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海南应加快建立胡椒产业加工规范体系。”

  “同时,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系列免税、减税等税收政策,为发展包括胡椒产业在内的热带农业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李豫表示,海南企业也应该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优势,坚持‘两条腿’走路,利用自身高质量种植资源,打造精品化胡椒产品的同时,在多地扩展原料库,进一步扩大产能,树立品牌,让海南胡椒从地域化走向国际化。

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