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志:海南农业生态转型必须保护农业资源、环境与生态

发布时间:2020-12-22 17:27:36 作者:
       “农业是重要的生态产业,只有进行生态化转型,才能最大程度提升海南农业的价值。”12月18日,在2020海南自贸港与热带农业峰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博导,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污染咨询委员会委员朱立志发表“自贸港背景下海南农业生态转型方略”主旨演讲,为海南农业的生态转型建言献策。

  海南农业生态转型非常必要

  “海南农产品要让人们越吃越健康,同时海南环境也要变得越来越友好。”朱立志认为,海南农业的生态转型非常必要。

  朱立志表示,长期以来,海南农业的常规发展理念主要围绕着如何通过增加化学投入品提高产量,即所谓的“数量农业”,而不是“质量农业”,以至于对资源管理、环境治理和生态护理方面关注不够,没有科学完整的措施体系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他看来,海南农业当务之急,必须全面实行生态转型。但是,这并不是要走传统生态农业的老路,仅仅注重生态,而是要走现代生态农业“质”与“量”兼顾的高效生态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可持续推进海南农业现代化发展。将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治理保护和生态平衡修复融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中是未来海南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海南农业生态转型也有些许制约因素。”朱立志表示,各种污染加大了农业产地恶化,从源头上削弱了农业发展的自然基础,自然禀赋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生态农业效率的提高难度较大。此外,人才与技术储备不足,以及分散经营效益低、风险大也是海南农业转型亟须突破的地方。

  海南农业转型须统筹谋划

  海南农业想要突破瓶颈,实现生态转型,应该秉承什么样的发展思路?

  朱立志认为,海南农业生态转型必须兼顾两个方面,即在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同时注重保护农业资源、环境与生态。考虑到海南农业的发展现状,这两个目标要同时兼顾必将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农业形成巨大的双重压力,因此,必须多方面统筹谋划。

  “首先,要根据区域自然禀赋条件,灵活选择农业种养结构,构建复合生态系统模式,以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利用,提高空间和光能利用率,增加生物质产量。”朱立志说,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可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效率,从而充分利用有机剩余物,增加养殖业的饲料和种植业的肥料有机来源,减少化学肥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可为病虫害防控提供天然条件,从而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其次,生态转型强调的是适度规模化的种养组合,能够充分发挥整体农业生态功能,以实现最佳的产出效益。农业是涵盖农、林、牧、渔等种养业在内的综合经营体系, 要注重发挥农业系统的整体功能,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种养业与大生态系统的耦合搭配,瞄准最高的整体产出水平。

  朱立志说,海南农业生态转型要注重用生态的方法恢复和提高自然禀赋的质量,有效控制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衰退,使农业与农村自然系统持续得到改善,增强发展后劲。

  农业生态转型要有政策法规保障

  “海南农业生态转型要有相应的保障体系,首先就是系统化的政策法规。”朱立志说,生态转型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性效益,同时也承受着较大的机会成本,应实施扶持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引导经营者的行为。此外,还要通过相应的法规体系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限制经营者的污染行为。因此,一方面要加大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健全法律法规和配套的标准体系,提高农业资源、环境和生态方面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海南农业生态转型要有规模化的运营模式。朱立志表示,农业生态转型需要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专业化生产、集约化投入和商品化产出。同时,农业生态系统各子系统间的高效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也必须建立在一定规模之上。此外,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态大系统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各子系统,才能有效抵御大的自然灾害。

  “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朱立志认为,农业生态转型要要优化科技创新条件,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的研发和人才培养。

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