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培育“海南好米”产业链,扩大“海南好米”品牌影响

发布时间:2023-09-14 15:40:49 作者:
       在9月12日至13日举行的2023年“海南好米”金奖品种示范现场观摩暨交流座谈会上,来自各市县农技中心、种业米业企业、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等部门的负责人就海南水稻种植结构优化及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海南好米”金奖品种示范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品牌打造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探讨。

  “海南好米”评选5年来,共有125家(次)单位的188个水稻品种参评,评选出24个金奖品种。目前,“海南好米”发展已从初的单位评选活动,发展到现在的“评选+示范推广+品牌打造”的全产业链,“海南好米”的影响力初显。

  选出“一粒种”5年选出24个金奖品种

  “隆望两优889这个品种柔软滑口、有清香味,达到国标一级米。且在万宁市早造晚造都可种植,经济效益不错。”在万宁市后安镇的水稻种植基地,海南穗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君强指着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介绍。该品种产量高,早造亩产约500公斤干果,晚造亩产350~400公斤干果。目前,隆望两优889每50公斤湿果的价格在130~140元,50公斤干果的价格在190~200元。

  隆望两优889是“海南好米”示范推广的缩影。

  凭借得天独厚环境,海南成为我国重要农作物种子繁育“大本营”,国内大部分优质大米均在南繁加代。然而,无论是省外市场,还是海南本地市场,均鲜见海南本土种植的优质大米。为筛选出适合海南种植的优质米、高端米,2019年,海南省种子总站开始举行“海南好米”评选。“截至目前,5年共有125家(次)单位188个水稻品种参加评选。通过邀请水稻行业科研及推广领域专家对参评水稻品种及其稻米进行田间现场评议和室内食味品鉴,累计评选出泰优1002、隆望两优889等24个金奖品种。”海南省种子总站站长邱军介绍。“海南好米”的评选、示范推广标志着海南水稻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动海南优质水稻良种联合攻关产业化和品牌化进程就此开始。

  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明介绍,他们公司被评为“海南好米”的“九九新香”等3个品种米质好,非常适合海南种植。

  种好“一块田”因地制宜因种而异种植

  对于大米,许多消费者关注的是口感要好。而好口感的前提是要有好品种、好产地以及大米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品质匠心。因此,大力推广种植,种好“海南好米”这块田尤为重要。

  为让“海南好米”早日走上百姓餐桌,2021年起,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种子总站着力加强“海南好米”金奖品种的示范布点与小规模推广。海口市红旗镇五田家公司基地、三亚市崖州区高地村、临高县波莲镇古柳村、乐东黄流镇抱孔洋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等田间,先后进行早造、晚造“海南好米”金奖品种集中示范种植。

  2022年,海南省种子总站在海口、三亚、乐东、东方、临高等市县安排了20个品种2700亩的“海南好米”金奖品种跟踪评价及应用推广示范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加快了“海南好米”金奖品种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海南好米”金奖品种在乡村振兴中的增产、增效作用。同时,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穗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欧兰德高科发展有限公司等“海南好米”金奖品种单位通过“公司+农户+订单”模式,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海南好米”品牌建设。

  在评选出的24个“海南好米”金奖品种中,受品种的特性、抗病性等以及各市县的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种植时间不一。有的适宜海南早造种植,有的适宜晚造种植,有的适合山区以外的市县早造种植,有的适合山区以外的市县外晚造种植,因地制宜、因种而异是种好“海南好米”的关键。

  培育“一条链”提升海南水稻产品附加值

  通过五届“海南好米”评选、示范推广,目前,“海南好米”品牌建设初有成效,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稻谷产业链涉及多个行业和企业,围绕优质稻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海南好米’品牌化产业标准体系,将海南水稻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是“海南好米”面临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优质稻的经济价值,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种子总站聚焦“海南好米”产业链发展,提升“育、繁、推、加”一体化企业能力,推进海南水稻种业产业发展和稻米加工产业发展,大幅度提升海南水稻产品附加值,提高“海南好米”品牌公信力。

  培育“海南好米”产业链,扩大“海南好米”品牌影响力,需从建立完善品种评价体系、加快金奖品种推广应用、打造“海南好米”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南繁科研成果转化、加大对“海南好米”金奖品种支持力度等方面发力。

  “海南好米”的示范推广,成功探索出把海南优质稻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培育“海南好米”全产业链,今年,海南省把“海南好米”列入奖补范围,对金奖品种推广种植的单位和大户进行奖补,鼓励推广“海南好米”,种植“海南好米”。同时,有关部门将生产、加工、销售、营销等各环节要素紧密连接起来,有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不断丰富“海南好米”的品质内涵。

  此外,海南省建立了“海南好米”产业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体系,形成“政府引导、科研机构参与、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配合”的运行机制,组织建设全产业链的标准化产业体系。

  打造“一品牌”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经过5年的评选、示范推广,“海南好米”品牌已有一定知名度。2022年冬交会上,集中亮相的14个“海南好米”金奖品种吸引不少消费者、企业负责人等。有的企业负责人品尝后,当场就洽谈合作意向等。

  为提升“海南好米”品牌影响力,海南省种子总站就如何加快推广“海南好米”品种及开发利用、如何促进“海南好米”品牌产业化运营和推广展开交流等起草《“海南好米”品牌发展规划》。据了解,在打造“海南好米”区域公共品牌中,有关部门建立“海南好米”公用品牌的申请加入、使用、退出机制,鼓励种业企业和加工企业通过授权使用“海南好米”公用品牌,结合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打造优质、安全、绿色、健康、放心的海南良种和海南大米。

  “接下来,我们将强化优良新品种培育,加大对米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打造‘海南好米’绿色高效生产基地,加强品牌打造。”邱军介绍。加强包括从品种到种子,再到产品的标准技术体系建设,推动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发展。同时,开展育种联合攻关,提升高水平品种研发供给,培育出更多适宜海南种植、符合海南市场需求的优质绿色、特色专用、高产稳定品种,打牢“海南好米”品牌发展基础。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责人表示,海南将继续加大对优质稻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动优质稻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走出一条新“稻”路,促进农民增收。

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