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橡胶:科技赋能 为橡胶产业装入“智慧芯”

发布时间:2022-10-23 16:10:58 作者:

俯瞰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袤的胶园。

  驱车在海南岛上穿行,一片又一片橡胶林在蓝天白云之下,蓬勃生长,郁郁葱葱。

  “天然橡胶”四个字,蕴含千钧力量——它是人们排除万难、艰苦创业的见证,背负着一段破除封锁、百折不挠的奋斗史,谱写了一部创新发展、精益求精的产业发展史。

  作为国内天然橡胶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橡胶)始终站在产业发展前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橡胶抢抓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天然橡胶主营业务,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天然橡胶产业,坚定履行“为国利民,胶融天下”的使命,坚决守护国家天然橡胶战略资源安全。

  十年,不仅是一个跨越历史的维度,更是一段砥砺奋进的历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海南橡胶将坚持聚焦主责主业,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精深发展等举措,优化天然橡胶产业布局,不断增强产业链控制与主导能力,重塑产业发展的新版图,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焦主业 强健全产业链条

  在橡胶林里,胶工忙碌不停,新鲜胶乳缓缓流淌;在海南橡胶旗下各大加工厂生产车间,每天入厂的新鲜胶水进入运转忙碌的生产线,随后被加工成各类优质初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海南橡胶的身影遍布全球,仅2021年天然橡胶年贸易量便达到170多万吨……

  一幅幅生动的生产图景无不说明了——海南橡胶在生产、加工、收购、贸易等各环节、全产业链发力,提升资源聚集度,确保橡胶产业发展不掉“链”。

  近年来,海南橡胶坚持新发展理念,重点加强基地管理、加工质量、产品终端销售、贸易合规风控、科技创新等方面能力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加强产业链协同,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组织管控力、战略执行力和生产经营盈利能力,更加规范、高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种植端,海南橡胶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胶园建设和管护水平;通过全面推进标准化胶园建设,全面提升天然橡胶资源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创建标准化胶园80万亩;持续推进胶园环保化管理,取得“FSC森林认证”FM认证证书,且旗下企业海垦宝橡林产集团在此基础上,也取得了FSC-COC产业监管链认证证书,拿到了进入欧美等海外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在加工端,海南橡胶5年来累计投入4.61亿元,对旗下10个加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加工厂设施设备、工艺技术、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改造与提升;积极与国内工厂(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领域领先的科研院所、方案解决者和制造商对接,探索新型环保工艺技术应用等;

  ——在收购端,海南橡胶实施区域协同体收胶措施,以区域协同体为单位,坚持收购价格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信息共享和集体决策,形成了竞争合力,解决了橡胶收购内部机制不顺的问题,收购价格灵活可控,基地和加工厂产销两旺,达到了降本增效、胶工和胶农增收的目标;

  ——在管理端,海南橡胶强化产业协同,清理项目,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整合优化瑞橡、海橡、中橡等二级企业;以聚焦主业为原则,全面梳理199个项目并提出分类处置意见,防范风险,强化核心竞争力。

  据统计,海南橡胶坐拥天然橡胶种植面积340余万亩、年加工量近80万吨,旗下共拥有二级子公司36家,25家橡胶基地分公司及1家种苗分公司,20家橡胶加工厂,7个种苗繁育基地,初步形成了种苗、种植、初深加工、贸易、仓储、科研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在国内业务已扩展到上海、山东、云南、江苏等省市。

  立足国内,放眼国际,海南橡胶通过“走出去”“并进来”,产业版图进一步扩大——海外产业布局已延伸到美国、印尼、新加坡、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具有一定的行业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并购国际大橡胶贸易公司之一的新加坡R1国际公司,每年橡胶贸易量增加约70万吨;受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管理印尼大上市橡胶加工公司KM公司……

  科技赋能 为橡胶产业装入“智慧芯”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一处橡胶林旁的收胶站,收胶点负责人彭柏源舀了些刚收来的新鲜胶水倒入桌上的干含机里。

  “这个叫干含机,用于测量胶水的含胶量,数据越高,说明干胶含量越多,胶水品质越好。”随着彭柏源的动作结束,含量机立刻显示出数据“28.81”,这表示胶水的干胶含量是28.81%。

  与此同时,连接着干含机的海南橡胶智慧收胶机上,在“滴”的一声后,胶水的重量、单价、干含等数值等立即显示在屏幕上,十分便捷。

  智慧收胶机的便捷不止于此,它能将前端的数据录入实时同步到后端的橡胶智慧收购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当日售胶人数、收购价格走势、收购量、收购额、收胶站点新增数、保险理赔情况等数据被实时汇总和分析。

  目前,海南橡胶智慧收购平台已在白沙、保亭、儋州、临高、澄迈、琼中等16个市县上线,惠及胶农近18万人。全年平台登记干胶量超过20万吨,占全省干胶总量的60%。

  这并非孤例,海南橡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起航”,信息化场景在橡胶产业生产的每一环节:林间作业,割胶机器人解放双手;打开胶园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各类土地信息清清楚楚……

  十年间,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海南橡胶为橡胶产业加装“智慧芯”——通过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等举措,在种植、收割、收购、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打造智慧橡胶全产业链,助推产业升级转型。

  在海南橡胶的土地上,一条覆盖全产业链条的“智慧芯”已初见雏形:

  在橡胶收割环节,海南橡胶自主研发的智能割胶机关键技术取得积极进展。该机器不仅可以解放生产力,还能在收割过程中对胶水产量进行大数据统计;

  在橡胶收购环节,海南橡胶在全省推行智慧收胶机和橡胶智慧收购平台,解决收胶现场人工登记效率低、易出错的问题,简化流程,结算过程公开透明,让利胶农,提升生产积极性;

  橡胶加工环节也可以利用技术精准控制原料配比、加工温度,在提升产能的同时,让产业绿色化发展;橡胶制品销售流通时,也可依托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对销售的胶块进行追溯,掌握流向,消费者也能对产品进行溯源,为消费者建立质量信心……

  垦地融合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有海南橡胶在,胶农就不怕没处卖胶水!”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的一处橡胶收购点,胶农王志兵将刚收割的300余斤胶水倒入收购池中,竖起大拇指。

  让王志兵如此信赖的原因是,今年遇到疫情时,原本担心胶水卖不出的他,在海南橡胶的收购点解决了难题。

  “疫情期间,海南橡胶的收购点不仅能照常收胶,收胶价格也没有因疫情降低,我们基本上没啥损失。”王志兵种了七八百棵橡胶树,平均每天能割35公斤胶水,每次卖胶水约有400元收入。可以说,是海南橡胶的稳价政策让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王志兵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在我省各地,海南橡胶正以垦地融合为抓手,和属地政府积极联动,进一步保障胶农利益,旗下各民营胶收购站坚持对所有胶水应收尽收,稳定橡胶生产、收购、加工,为广大胶农解决了疫情期间卖胶难、保鲜难、运输难等问题。

  近年来,海南橡胶还坚持推进垦地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旗下各基地分公司与属地市县、乡镇建立起了垦地融合发展机制,并提供就业岗位和优惠政策。

  作为这一举措的直接受益者,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乐华村的村民黄金芳深有体会。

  “如果没有基地分公司支持,我们哪能在家门口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今年,黄金芳在海南橡胶龙江分公司找到新工作,成为一名胶工,满足了他不离乡不离土实现就业增收的小目标。

  “上半年,我一个月有5600元的收入,过去想都不敢想。”说起新工作的好,黄金芳滔滔不绝,不仅按时发放工资,分公司每个月会对割胶技术等级达到一级的胶工进行额外奖励,同时会根据承包的树龄、品系、岗位路途远近等实际情况,科学核定干胶上缴比例,让利胶工。此外,分公司还为胶工购买了人身意外险,做好安全保障。“我们干得安心,发展动力自然就强!”

  据统计,今年海南橡胶25家基地分公司累计招收农村胶工1084人,现有农村胶工2328人。

  下一步,海南橡胶将继续强化与属地政府的合作,聚焦胶园“管养割”、发展林下经济等环节,想方设法提供就业岗位,提高胶工收入,在推动标准化胶园建设的同时,以产业共建深化垦地融合,实现共赢。

  数说海南橡胶

  海南橡胶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21年天然橡胶年加工量、贸易量分别达近80万吨、170万吨,分别占全球总量的6%、12%,已成为承载国家战略、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2年,海南橡胶持续创建标准化胶园80万亩,其中开割胶园50万亩,未开割胶园30万亩。

  目前,橡胶智慧收购平台已在白沙、保亭、儋州、临高、澄迈、琼中等16个市县上线,惠及胶农近18万人。全年平台登记干胶量超过20万吨,占全省干胶总量的60%。

  今年海南橡胶25家基地分公司累计招收农村胶工1084人,现有农村胶工23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