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积极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发布时间:2017-12-11 18:04:00 作者:
       定安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开展乡村建设“风纪管控”保持村庄特色,留下田园乡愁味。积极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和谐家园。

  “经过一番建设改造,咱们村可不比城镇差!”近日,在定安县黄竹镇白塘村,村民何声思指着干净的村道,颇为自豪地说,“过去老以为农村就只能破烂落后,但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也能越来越美。”

  何声思的话语引起不少村民共鸣。农村,是农业生产的场所,也是农民生活的场所。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破解农村基建落后、产业滞后的难题,唤醒乡村之魂?定安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改善农村风貌,发展特色产业,为村民们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和谐家园。

  环境整治,保持田园乡愁味

  “以前一进村里,四处都是脏乱差的景象,别说外人看了不舒服,就是村里人也觉得不顺眼。”定城镇洁秀村村民陈吉回忆起乡村的往日面貌时,仍不住感慨,“道路不通,‘垃圾围村’还有牲畜散养这些问题让村民们头疼不已。”

  今年,洁秀村被纳入定安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名单,经过改造,村民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改观。如今,在洁秀村宽敞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俨然一幅洁净秀美的田园风光。

  “环境变好了,生活生产的干劲都提上来了。”陈吉说,村庄五网建设不断完善,村民们还在村两委的带动下,积极开展环境整治,主动拆除违规搭建,还原村庄生态风貌。

  洁秀村的变化并非孤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少村庄都革新了“面子”。定安县住建局局长薛冬介绍,定安县从清洁家园、清洁水源和清洁田园入手,通过开展多项专项整治破解农村环境卫生建设难题,逐步完善村庄保洁制度,解决“垃圾围村”难题,同时加强水体治理和清理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让乡村环境得到改善。

  “与此同时,我们开展乡村建设‘风貌管控’工作,保持村庄特色,留下田园乡愁味。”薛冬表示,定安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全部纳入村庄规划管理,实行规划报建制度,鼓励村民融合本地农村特色风貌建设新房。同时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注重传统村落风貌的整体性,并加强民俗文化、耕读文化、宗族文化、地名文化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营造乡风文明。

  产业驱动,特色经济富村民

  环境整治让村庄“面子”焕然一新。但一个村庄没有充沛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强健的产业支撑,犹如少了筋骨,缺了“里子”,“面子”也很难保持下去。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要“洁面面子”又要“强健里子”。为此,定安积极引导村民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优质企业落地发展,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

  “我们村的特色就是果树多,过去以为只能靠卖鲜果赚钱,没想到现在还能做旅游。”黄竹镇白塘村村民陈明吉说,美丽乡村建设并没有大拆大建,改变村庄原有产业,而是让村民们在发展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转化思路,多了一条生财之路。

  “村里种植了莲雾、荔枝和柠檬等多种水果,一年四季果香不断,是名副其实的果味乡村。”白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礼安说,在探索美丽乡村建设中,白塘村因地制宜,发展“鲜果+旅游”,让乡村焕发无限生机。

  目前,白塘村设计了荔枝、莲雾等主题特色采摘游览路线,串起白塘水库、荷塘等旅游资源,展现果香村落的特色风情,同时建起游客服务体验中心白塘驿站,并不断完善农耕体验园、游艇码头、滨水垂钓长廊和农家乐等配套设施,打造旅游度假和鲜果产业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据悉,今年,定安已基本完成洁秀村、仙屯村、美钗坡村、龙梅村、章塘村、红花岭村、久温塘村等17个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乡村建设顺利推进中,计划到2019年全面完成42个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