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琼中味”黑山羊肉质肥美鲜嫩

发布时间:2017-11-24 23:09:00 作者:
        “没有政府扶持养羊的好政策,我也不会这么快走上脱贫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大边村民小组贫困户王树安说。从2015年开始,大边村实行党建扶贫模式,大边村民小组在大平村党支部、村委会指导下成立富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事黑山羊养殖、牧草种植,致力于提高农民收入,帮助村民致富。

  王树安一家养了6头羊,在帮扶单位帮助下,他一分钱没掏,首批拿了4头小羊,每头小羊价值1200元。如今每头羊都有近60斤了,按照市场价格每斤35元测算,一头羊除掉本钱,净赚超过600元。

  同样的脱贫致富法子,琼中和平镇新民村农民李东平也在尝试。李东平不仅是种桑养蚕大户,还是养羊的行家里手,他把废弃的桑枝(蚕啃食干净)经过粉碎后,投喂给黑山羊作为饲料,可谓一举多得。

  琼中黑山羊消费需求量大,一直供不应求,山羊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羊肉消费的快速增长及健康消费理念的逐步深入,为琼中黑山羊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优良饲草养好羊

  据了解,我省黑山羊有广泛的饲养基础,发展海南黑山羊有东山羊的品牌可以利用,东山羊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是广大游客必定品尝的特色佳肴,且餐饮加工手法多样,深受游客喜爱,增值空间大。而琼中拥有良好的饲草资源,可以大力推广种草养羊,以象草为例,在内陆年亩产4万斤,在海南省年亩产可达10万斤以上,可饲养25头母羊或50头育肥羊,使年亩产值达到10万元。琼中大力发展林下半舍饲圈养,林下最高温度在25℃左右,特别适合黑山羊养殖,同时还有大量橡胶林、槟榔等林木,如果发展林下养羊,则空间更大。农民饲养7个月左右,黑山羊就能出栏,每头黑山羊价值近2000元,效益达1000元以上。

  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消费需求,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畜牧业应向特色养殖的方向发展。当前,我省生猪、禽蛋的产业化已经完成,文昌鸡、白莲鹅的产业化基础已经建立,而黑山羊的产业化生产体系差距巨大,尚处于原始、分散状态,没有进行系统的规范和建设、生产效率低下、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推广应用、生产经营体系落后,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原始落后的生产水平矛盾突出。随着玉米——豆粕饲料价格的上涨,加大非玉米——豆粕型畜牧业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是未来畜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有效结合利用琼中林地资源,发展海南黑山羊,建设海南黑山羊产业化生产体系,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示范效益。

  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琼中黑山羊是地方优良山羊品种,在琼中各乡镇均有分布,是琼中唯一的地方优良山羊品种,黑山羊受海南热带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经当地群众长期养殖而成独特的品种特性和生态特性,具有耐粗饲、耐高温高湿、抗病力强、性成熟早、肉用性能好等优点,是中国热带地区规模化养殖的宝贵品种资源。

  琼中黑山羊产业是节粮型畜牧业,是琼中脱贫产业之一,目前琼中县畜牧兽医局在长征镇白鹤村、新村、案山村共建设1000平方米的7个养羊示范点,各乡镇政府也扶持农民建羊舍及种苗,截至2017年琼中饲养黑山羊4.8万头、存栏2.5万头,累计出栏2.6万头,产值达2080万元。

  食客眼中的绝佳美食

  走进琼中的黎村苗寨,除了饱览美丽风光,感受民族风情,一定要品尝这里用生长于山野间最原生态的食材炮制的美食。正是由于地处山区,琼中的美食文化基本上走“山”字路线。为了保护“海岛之肺”的生态环境,多年来,琼中在水源地保护、大气和林区生态保护等方面下足了功夫。这也就为琼中食材打下了生态的招牌。

  琼中有清新的空气、甘甜的山水、充足的绿色植被和各种昆虫小动物……琼中美食虽然没有明显的分类,但树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土里钻的,皆可以称为当地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菜肴。琼中美食的主打菜肴、特色食材、烹饪手法等逐渐形成了山区特有的风味。

  琼中黑山羊,放养在高山上,其肉质佳、营养高。常年奔走在山间,吃山区的革命菜、白花菜、观音菜、车前草、雷公根、四棱豆、苦菜等被冠上“天然绿色食品”的野菜,其肉质自然更加肥美、鲜嫩、甘甜。

  近年来,琼中县委、县政府通过举办“三月三”黎族苗族传统节日、开展绿橙旅游季、打造“奔格内”乡村旅游等,也把琼中的美食推上了全国的“舌尖”上。每年,在“三月三”期间,琼中都组织开展当地特色产品展销,举办全县厨艺大赛,吸引游客前来购买。目前,琼中通过海南美食文化节这个平台,将琼中的美食进行展示,让琼中美食不再“藏在深闺无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