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木棠镇最美铁匠村: 满村花梨香人人都是巧匠

发布时间:2016-04-09 18:47:00 作者:
       铁匠村位于儋州市木棠镇,从前这里“户户有高炉,人人会打铁”,铁匠村因此得名。如今,这里却“人人会手艺,家家有作坊”,当地人民靠着花梨雕刻走上了致富之路。4月7日,儋州市新闻中心与木棠镇联合组织“发现木棠之美”采风活动,南海网记者和采风团,走进了海南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的铁匠村。

  十年九旱 被迫思变打铁

  铁匠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原名北岸李村,在明清时期,由于土地贫瘠,十年九旱,铁匠村人被迫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学习打铁技艺,归来后技艺世代相传,铁匠村也因此得名。

  在村委主任李巨川宽敞明亮的两层楼房里,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锁头,百年铁匠村的历史就是从“锁头”“船钉”这样的铁具开始的。“与其说当时是去学艺,不如说逃生更恰当。”李巨川告诉记者,面对着当时恶劣的自然条件,铁匠村的村民背井离乡有着太多的心酸和不舍。

  到了20世纪早期,外出学艺的铁匠村人,返回村里,筑炉打铁,主要打造农具、剪刀、锁具等,由于技艺精湛,铁匠村村民制出的铁具常常供不应求,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逐步发展成“户户有高炉、人人会打铁”,“铁匠村”这个名字也是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逐渐出名的。特别是铁匠村铸造出的把门“铁将军”,在儋州、临高一带颇有名气。

  “打铁”变“制木“ 铁匠村再次华丽转身

  上世纪80年代,面对着现代科技的巨大冲击,铁匠村的打铁技艺逐渐被淘汰。昔日的铁匠村成为远近有名的“问题村”,经济发展滞后,环境脏乱差,老百姓生活水平持续下降。

  面临困难,铁匠村人再一次外出学艺,而这一次他们学会的技艺却是加工黄花梨等工艺品,与时俱进的铁匠村人,由打铁转变到加工牛角、黄花梨、鸡翅木、海铁树、海柳等多种工艺品。

  在铁匠村的工艺品商铺里,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花梨饰品,造型独特雕工精美,让人爱不释手。据铁匠村村民介绍,如今的铁匠村家家户户靠加工花梨木为主,同时还开发制作贝壳、椰壳等工艺品,产品畅销全国乃至世界。

  “现在,我们村几乎已经没人打铁了,只是从村里出去的几位老人还在打铁。”李巨川告诉记者,虽然打铁已经不再是铁匠村的谋生手段,但是打铁的技艺养育了几代的铁匠村人,非常有纪念意义,他们准备在村史馆建造一个打铁模型。

  铁匠村花梨木畅销世界 成为业内顶级品牌

  如今的铁匠村,绿树成荫,水泥村道通向各家各户门前,球场、活动广场、文化室一应俱全,沿街两旁是一间间摆着琳琅满目工艺品的商店。村里手工作坊、文化室、村史展览馆、道路旁摆放的石臼、石磨错落有致。 早已脱掉了过去“问题村”的帽子。

  目前,全村400多户村民,有1位亿元户、8位千万元户和80个百万元户, 2015年的GDP已达3.2亿元,仅花梨 木产业一项就占到93%以上。铁匠村人的手工艺品不仅带动了本村的发家致富,也解决了附近村子的就业问题,不少附近村民前来学艺,吸纳了邻村的闲散劳动力,有些镇外甚至是省外的青年也来拜师学艺。儋州市约有700多家手工艺加工作坊,其中木棠镇就有500多家,占一半以上。

  据李巨川介绍,铁匠村的海南花梨木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真格海黄“海南黄花梨商标,已经在青岛、深圳开设分公司,经过多年发展与壮大,已是业内顶级品牌,产品在境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高居榜首,成为儋州市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模式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