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军”创造昌江黎陶产业化传奇

发布时间:2021-08-16 15:26:00 作者:
“宝宝你不要哭,看妈妈做陶多辛苦……” 2016 年 5月23日,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突村,面对记者的到来,今年已年满九旬的黎陶国家非遗传承人羊拜亮唱起了这首古老的《制陶歌》。

永远跟党走

建党100周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陶-传承人

-羊拜亮-

中国海南省昌江黎族苗族自治县保突村

这首歌里讲述的就是古代黎族妇女们制作陶器的情景,这门黎族人民传统的技艺,自古以来就由黎族妇女们所传承。如今,这一传统也不例外,该村一群“娘子军”们开始将这传承了千年的传统手艺通过产业化的方式走向市场,同时也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法宝,铸造了一个传奇故事。

千年技艺几近失传今被传承

黎族传统的制陶技艺,保留了我国新石器时期早期的制陶技艺,是制陶技艺中的“活化石”。2006 年,“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被列入国家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案。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塑料制品的大行其道,黎族传统制陶业开始衰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但在保突村,羊拜亮老人坚持将这门手艺传承了下来。按黎族风俗,制陶是妇女的工种,传女不传男,有“女制陶男莫近”的说法。因此,传承人也全部是女性。如今,羊拜亮老人也将其传给了自己的女儿黄月英、孙媳文月思。三年前,在黄月英和村中妇女刘梅珍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黎陶合作社。随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合作社里还设立了黎族制陶传习所,带动保突村 200 多名妇女在农闲时学习这门手艺,在抢救濒临失传技艺的同时,也让她们通过这种技艺来增收。如今,合作社从制陶工人到负责人,全是清一色的“娘子军”。昌江黎陶产业化传奇。

在黎陶产业化中找到致富路

走进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的传习所内,只见这里摆放着黎族村民们制作的各种特色黎族陶器,除了碗、钵、盆、罐、蒸酒器等生活器皿,还有各种神态各异的动物形象的装饰陶器。如今,随着昌江旅游的发展,黎陶合作社里每天都能迎接大批游客到访,黎陶作为旅游纪念品备受游客欢迎。据刘梅珍介绍,如今合作社内有 8 名固定的制陶员工,她们都是当地农村妇女,仅仅通过农闲烧制的陶器一项,就能获得每月 2000 元左右的收入。合作社的制陶产业在传播了黎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黎族村民脱贫致富。“娘子军”们产业化探索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将黎陶制品作为高端装饰品出售给昌江酒店宾馆,这样大规模的出售,既能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领略到黎族文化的风采,也让该村的黎陶走向了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如今的保突村黎陶合作社内,已经安装了现代化的燃气窑,提高了生产效率。今年年初,合作社接到一笔大生意:作为订货方的酒店需要500 多件标有房间号的陶罐,总金额达到了 10万元。

希望政府扶持“互联网+黎陶”

这笔订单让保突村的黎陶“娘子军”们看到了希望,但作为合作社负责人的刘梅珍却居安思危:如今销售渠道仅仅限于游客购买和本地酒店订购,渠道单一,黎族制陶产业如果再谋求更上一层楼,还需借助“互联网+”这一渠道。“我们也曾想过放在网上销售,但一直苦于没有掌握互联网技术的人才。”刘梅珍说,村中妇女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一些游客在合作社里购买黎陶制品时,表示希望使用支付宝、微信红包等电子方式支付,她们都无从应对。刘梅珍希望政府能够在这方面对黎族制陶的产业化、“互联网+”升级方面进行扶持,让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知道这种黎族传统手艺。记者也从昌江旅游委了解到,对于当地蓬勃发展的黎族制陶产业,该县也在谋划将合作社的黎陶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不久的将来,全世界的人们将会通过互联网平台,来了解选购这些有着古老传承历史的黎族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