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王下乡百姓开启脱贫致富“旅游之门”

发布时间:2020-07-23 22:39:00 作者:
今年“五一”黄金周,“中国第一黎乡”王下乡·黎花里璀璨绽放,各级领导及广大市民游客共赴王下乡民族生态游之旅,领略原生态山水之美,感受当地浓郁的黎族文化底蕴。当乡村变舞台、村民变服务员、百姓就变演员、田园变市集、特产能够变文创后,王下乡的村民们实现了吃旅游饭的愿景。

“五一”黄金周,昌江县在王下乡举行“中国第一黎乡”王下乡•黎花里“五一”黄金周旅游推介活动,“黎花里”正式向大众开放,每天到王下乡旅游观光的游客超过1万人。截至目前,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王下乡游客流量累计达到5万人次,创造营收已超过30万元,王下乡百姓开启脱贫致富“旅游之门” 吃上了“旅游饭”。“黎花里”项目通过旅游配套服务的“软开发”、特色黎族村落的“巧开发”和文化内涵传承的“精开发”,点石成金。

王下乡三派村二队村民张海淋说。“客流量多了,我们的农产品也卖的很好,我们吃上了旅游饭,绿水青山变成了我们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黎花里”项目不仅改变了王下乡老百姓的生活,也让他们拥有了生活底气。作为项目总策划,一名海南文化工作者,林青最希望看到的是,能够让老百姓通过他们的策划理念,助力项目落地呈现,让他们能够吃上旅游饭,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这也是一名海南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现在我一到王下,村里那些妇女们都会围着我,跟我说很多故事,比如以前王下乡的孩子们,走出去不敢说他是王下的,现在孩子们都因为自己是王下人感到很骄傲。他们告诉孩子们“五一”回来,看到王下乡的变化很兴奋很自豪,都发自内心的说感谢党、感谢政府。”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省文联办公室主任、“中国第一黎乡”王下乡•黎花里项目总策划林青说。

林青告诉记者,“黎花里”项目实现惊艳亮相只是第一步,未来还需要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将王下乡·黎花里文旅项目打造成为海南脱贫攻坚、乡村旅游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示范点,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一个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

“我觉得王下要思考的问题应该是盛名之下靠什么支撑及如何走得更好更远,这个可能是我们要策划考虑的。我希望所有的人在跋山涉水抵达王下的时候能够感到心安,有一种到达心灵最初出发的地方和心灵的故乡的感受,是那种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一个地方。”林青说。

王下乡从过去路不通、电不通、通讯不通的“三个不通”落后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成如今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开发地区。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生态补偿机制,2012年以来,全乡享受生态补偿户数757户、补偿人数3290人,每年发放生态补偿金234.7万元以上;同时引导群众利用王下山多林多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经济,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王下乡是海南唯一一个‘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不管是乡村振兴也好,还是绿水青山是如何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也好,都是要回落在百姓、农民的这个点上,让百姓真正的富有起来,把王下真正的变成我们每个人梦里的香格里拉。”林青说。

从吃上顿没下顿到全县脱贫攻坚及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从2018年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到今年“五一”以“黎花里”之名惊艳亮相;从昔日穷乡僻壤的代名词到游客眼中“海南的香格里拉”,当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幅跃升,我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也得到了省委有关领导的肯定。

下一步,王下乡还将继续依托绮丽秀美的田园风光、鬼斧神工的悬崖峭壁、瞬息万变的云山雾海等自然风光和光辉灿烂的黎族文化、底蕴深厚的考古文化,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同时,不断发展橡胶、花梨、土鸡、山兰米等特色产业,继续潜心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努力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王下“两山”经验。

“我们要不断盘活王下乡的旅游资源,特别是皇帝洞、十里画廊、仙女瀑布、钱铁洞及像洪水村这种极具特色的黎族村寨,来让我们王下在今后的发展当中更加顺畅,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王下乡党委书记刘永辉说。